377
產前診斷多指症經驗分享
多指症漏診是可能的,多比少好
2022. 7. 9.
賴錫鉅
 
案例一:
2022年6月29日一位36歲第二胎自然懷孕22週又1天的孕婦在孕兒診所接受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檢查結論是:女生右手大拇指旁多一根指頭(附圖 1.-4.),其他沒有異常發現,孕婦之前已經抽過羊水晶片檢查,我的意見是不需要再做其他檢查,只要出生後再處理即可,孕婦後來告訴我們上一胎也是女兒,出生後發現左手大拇指旁多一根指頭。
 
案例二:
2022年6月9日一位33歲第二胎自然懷孕21週又6天的孕婦在孕兒診所接受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檢查結論是:男生右手大拇指旁多一根指頭(附圖 5.),沒有其他異常發現,孕婦之前已經抽過台幣15000元的NIPS,也沒有特別家族病史,我的意見是繼續懷孕,沒有特別建議做進一步檢查,出生後再做處理即可。
 
案例三:
2022年4月22日一位37歲第三胎試管懷孕21週又5天的孕婦在孕兒診所接受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檢查結論是:男生右手大拇指旁多一根指頭(附圖6.7.),沒有其他異常發現,孕婦之前已經抽過台幣24000元的NIPS,我的意見是考慮抽羊水做進一步檢查,後來孕婦選擇沒抽羊水,孕婦於28週有再回孕兒診所接受28週的高層次追蹤檢查,排除晚發型的異常。
 
分享最近產前診斷的三個案例,我要陳述一個事實:即使我們很認真的執行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孕兒診所依然有漏診多指症的經驗,我的診所多指症產前診斷率大約75%以上,每次當我得知診所漏診的個案時,我會再看一次漏診個案的超音波影像,試著找出漏掉的原因,我認為可能原因有三:
 
1. 羊水少:手指頭周圍沒有足夠的空間讓你看到多一指。
2. 孕婦肚皮比較厚或阻力大:影像沒有辦法很清楚。
3. 多出來的指頭與大拇指沒有平行(附圖 8.)。
 
即使羊水少或肚皮比較厚的個案,我要求技術師一定要數到5根手指頭(附圖 9.10.),我的原則是多可以處理,少就比較麻煩。
 
分享多指(趾)的幾個常識:
 
1.大拇指(趾)旁的多指(趾)醫學名詞是preaxial polydactyly(軸前多指),小拇指(趾)旁的多指(趾)醫學名詞是postaxial polydactyly(軸後多指)
 
2.文獻統計,平均每500名新生兒中就有一名多指的機會,多指症好發於大拇指側(preaxial)約占總數的90%以上,發生率男多於女、手多於腳、右手多於左手,10%的多指症可能是雙手多指症的情況。
 
3.多指症依贅生指所包含的組織成分不同,分為三大類:
a. 軟組織多指:贅生指僅有軟組織,沒有指骨或肌腱。
b. 單純性多指: 贅生指中含有指骨或肌腱,且可能有神經血管與正常指相連。
c. 複合性多指:贅生指為完整之手指,不僅含有指骨、肌腱和神經血管,並且包括掌指關節。
 
4. 手術時機:
一般建議在幼兒9~12個月大時進行手術,如果合併指骨畸形需同時做骨矯正時,則建議1~2歲進行手術,複合性多指的患者可能需接受再次的矯正手術,一般建議幼兒5歲以後。
 
附註:
有興趣看案例1-3的錄影分享,請到IG.
 
 
 
 

377-1.jpg

377-2.jpg

 

377-3.jpg

377-4.jpg

 

377-5.JPG

377-6.jpg

 

377-7.jpg

377-8.jpg

 

377-9.jpg

377-10.jpg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76
“你們是不是沒有檢查胎兒肺部?”
胎兒肺部的檢查最完整的方法是經由胎兒心臟超音波
2022. 6. 27.
賴錫鉅
 
2022年6月23日診所行政人員接到一位孕婦的訊息:
‘’您好 有收到電子檔了。
不過想詢問是不是沒有檢查到胎兒肺部器官的部分?
昨上午高層次的OOO‘’
 
第一次有孕婦問這個問題,我覺得我有必要做個完整的說明,肺部就在心臟的兩邊,肺部的血液來源是來自心臟右心室的肺動脈,離開肺臟的血液是經由肺靜脈流入左心房,因此心肺可以視為一組結構,完整的心臟超音波檢查就包含了肺臟篩檢,如果肺臟有異常,經由心臟各個不同的切面,很難沒有被看到,肺臟的影像其實就在心臟超音波裡面了(附圖1~6),不會把肺臟影像另外獨立出來,這也是為什麼這位孕婦誤會我們沒有檢查肺臟。
 
2022年6月24日一位 35歲第一胎試管懷孕的孕婦在孕兒診所做胎兒心臟超音波及諮詢肺部的問題,肺部問題是被告知胎兒右肺有一塊白白的,可能有隔離肺(BPS),經過我的檢查,我的結論是:CPAM type III (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附圖7~10),我的經驗是白白的部分常常到後期就會消失,只要繼續追蹤即可;為何我不會認為是BPS呢?因為我沒有看到有來自主動脈的血流供應,要評估肺部問題常常需要看到完整的左右肺動脈、左右肺靜脈及主動脈,要做到這些就是要有胎兒心臟超音波的底子。
 
孕兒診所常常分享異常的個案,也許有很多人以為孕兒診所看很多的個案,其實我們只是很認真的看每一個case,所以比較有機會發現問題,我的診所從來不會增加看診量,我了解自己的個性,看診人數過多我會不開心,我喜歡優雅穩健的步調,這樣看診品質對我和孕婦最好,來過我的診所的孕婦應該會感覺得到我的堅持;我第一次收到有孕婦問我們是否沒有檢查肺臟,我有些錯愕,但是我覺得應該寫一篇文章來交代清楚,免得日後還有其他人有誤會。
 
附註:
1. CPAM(目前的名稱)就是以前的CCAML
2. 肺部白白的如何諮詢請參考第130、167、265、296篇文章,第130及167篇是CPAM,第265及296篇文章是BPS.
 
 

376-1.jpg

376-2.jpg

 

376-3.jpg

376-4.jpg

 

376-5.jpg

376-6.jpg

 

376-7.jpg

376-8.jpg

 

376-9.jpg

376-10.jpg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75
第9位產前診斷單純性顎裂案例分享
產前診斷主要的目的是減少遺憾
2022. 6. 19.
賴錫鉅
 
2022年6月10日一位34歲試管懷孕第一胎21週又6天的孕婦在孕兒診所接受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胎兒心臟檢查結論是沒有異常發現,這個case之前已經在原產檢醫院做過高層次超音波,高層次超音波檢查者覺得:下巴長度夠,感覺不像下巴內縮,但是又覺得影像看起來不太舒服,希望我幫她看看下巴; 當天我覺得下巴看起來還算ok(附圖9.10.),但是很奇怪,照不到正常的‘’一塊‘’,我懷疑胎兒的顎有問題,因為診所當天無法臨時安插高層次超音波,我建議孕婦再跟診所約診,重做高層次超音波,要完整釐清是否合併其他問題。
 
孕婦於6月16日懷孕22週又5天重做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結論如下:
1. 單純性顎裂:顎裂的程度應該是軟顎全裂加上次級硬顎幾乎全裂(附圖1.~6.),我把它分類為第三等級(參考第361篇文章),至於是否合併Pierre Robin 症候群還需要再追蹤,因為inferior facial angle 介於45 ~ 52.9度(附圖7.8.)。
2. 羊水偏少(AFI : 9.63cm)
3. 胃偏小
4. 低位胎盤(placenta low-lying from anterior wall)
5. cord marginal insertion to placenta
6. 腦部沒有異常發現
 
雖然孕婦之前已經抽過台幣38000元的母血篩檢,我建議孕婦抽羊水做完整的基因檢查,排除是否合併基因異常;如果基因沒有異常,日後只要接受手術治療;我之前遇過類似的個案,所以提供她先前案例開刀前後的照片。
孕兒診所從2017年開始看‘’懸雍垂‘’(第164篇文章),2018年開始看‘’一塊‘’(第200篇文章),2019年5月透過‘’一塊‘’有問題而產前診斷第一位單純性顎裂的個案(第236篇文章),到目前2022年6月,我已經因為全面篩檢‘’一塊‘’累積到第9例,我覺得‘’一塊‘’真的非常好用,好好做高層次超音波,不要因為需要挪時間去拍3D4D 、而壓縮高層次的檢查時間,我會繼續宣揚自己的理念,希望每個產科醫師都會看‘’一塊‘’,因為看‘’一塊‘’真的不難,只要願意。
 
產前孕婦做超音波檢查的目的是找出可能的異常,決定繼續懷孕或終止懷孕,這是事實;產前檢查結果不好,固然難過但不是最糟糕的狀況,我希望我的診所,用最嚴謹的態度,不斷提升檢查的深度,很多cases能因為孕兒的檢查,產前得到最好的諮詢,父母能夠做好心理準備,有信心願意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我相信只要更多醫師願意用心做好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產後的遺憾會越來越少。
 
 
 
 

375-1.jpg

375-2.jpg

 

375-3.jpg

375-4.jpg

 

375-5.jpg

375-6.jpg

 

375-7.jpg

375-8.jpg

 

375-9.jpg

375-10.jpg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73
今年端午節最快樂的禮物
6000萬的奇蹟
2022. 6. 3.
賴錫鉅
 
今天早上我與一位去年8月10日產前診斷全肺靜脈回流異常的爸爸通電話,孩子目前平安健康,沒有任何後遺症,這個case是我遇過的全肺靜脈回流異常裡很特別的一位,他的出生充滿挑戰及驚險,他能夠平安度過,真的是奇蹟,經過他爸爸的同意,在此分享他小孩的故事。
 
2021年8月10日一位39歲第二胎懷孕22週又6天的孕婦在孕兒診所做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檢查結論是:
1.全肺靜脈回流異常(TAPVR type IB)(附圖1.~10.)
2. 邊緣型前置胎盤
 
孕婦及家屬後來決定回美國生產,也透過介紹找到專精開這種手術的小兒心臟外科醫師,回到美國後找美國醫師檢查,前兩位醫師的診斷都是胎兒心臟沒有問題,但是孕婦先生告知在台灣已被診斷有全肺靜脈回流異常,醫師也不太相信台灣的診斷,於是轉診孕婦給第三位醫師檢查,第三位醫師是專精胎兒心臟的小兒心臟科醫師,他也不能確定是全肺靜脈回流異常,但是這個爸爸有備而來,他把在台灣我教他的影像告訴美國醫師(哪裡有陰影等等),試著說服醫師再檢查,最後醫師下的診斷是:可能部分肺靜脈回流異常(PAPVR)。
 
我要重申我個人的經驗,胎兒心臟超音波的黃金週數是20~24週,如果孕婦肚皮不厚,20~21週也可以,如果肚皮比較厚的個案或者住比較遠的孕婦,我會安排在滿22週比較安全,免得還要再來一次;這個case在美國檢查時已經33週,美國醫師真的很難診斷TAPVR,不能責怪醫師,這個爸爸的努力讓孩子有存活機會。
 
雖然產前診斷有可能肺靜脈回流異常,美國醫師的處理方式還是採取自然生產,因為通常TAPVR的刀沒那麼緊急,而且產前他們的診斷是較不嚴重的部分肺靜脈回流異常,去年12月1日下午6點多小孩出生,出生後10分鐘,新生兒的血氧溶度從98%降到40%,膚色從紅變成紫色,一個小時左右新生兒心臟停止,開始CPR同時送進開刀房緊急手術,把共同肺靜脈接到左心房並同時關閉動脈導管,爸爸說當時在產房有14位醫護人員stand by,當天手術順利,小孩膚色變成正常的紅色並住進加護病房,但是隔天有心肺衰竭現象,寶寶裝上葉克膜5天以後才移除,爸爸轉述過程還是非常的激動,覺得自己小孩真的是充滿驚險,還有一件讓他難忘的事,出院時帳單總共是200多萬美金(台幣6到7千萬),加護病房一天費用是3萬美金,還好他們有保險給付。
 
這位爸爸告訴我寶寶住院期間,剛好遇到有5位同樣是肺靜脈回流異常的個案,其中2位(包括他們的小孩)有被產前診斷,他很感激我的產前診斷,他覺得如果沒有產前診斷,他的小孩一定沒有機會存活下來,今天我收到這個訊息,我感到很光榮,這樣滿滿的喜悅與感動,是我行醫的動力,真的很感謝老天讓我有能力做這個工作。
 
我的診斷只是一個開端,這個孩子是有大福氣的人,關關難過關關過,感謝所有幫助他的人,產前診斷 + 鍥而不捨的爸爸 + 神之開刀手,這是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真的是奇蹟寶寶,祝福這個“天公啊仔”否極泰來,平安健康。
 
附註:
1. 小孩爸爸轉述小兒心臟科醫師有解釋新生兒心臟停止的可能原因是卵圓孔提早關閉,他們日後會謹慎處理類似的個案。
2. 全肺靜脈回流異常的個案大部分在出生後才被診斷,有些還有機會開刀治療,但是兒科醫師相對有壓力。
3. 產前高層次超音波漏診TAPVR是可以被理解的,請不要去告檢查者。
4. 小孩術後診斷證實是TAPVR type IB
5. 全肺靜脈回流異常的英文縮寫可以是TAPVR或TAPVD
 
 
 
 

373-1.jpg

373-2.jpg

 

373-3.jpg

373-4.jpg

 

373-5.jpg

373-6.jpg

 

373-7.jpg

373-8.jpg

 

373-9.jpg

373-10.jpg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72
小的法洛氏心臟病產前診斷案例分享
胎兒姿勢決定是否會漏診
2022. 5. 29.
賴錫鉅
 
2022年5月17日一位35歲試管懷孕第一胎的孕婦在孕兒診所接受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檢查結論是法洛氏心臟病合併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TOF with ARSA)(附圖1.~6.),對我而言TOF不會太難診斷,這個case很特別,所以我要分享給其他醫師參考,這個胎兒的法洛氏心臟病破洞不大很容易漏診;孕婦之前已經接受兩位醫師檢查,轉診醫師懷疑有法洛氏(TOF),接受轉診的醫師是同醫院的小兒心臟科醫師,他認為沒有法洛氏也沒有破洞(VSD),孕婦來找我檢查,孕婦告訴我之前兩位醫師都看了將近一個小時,這兩位醫師都非常認真。
 
當天我剛開始檢查時,胎兒的心臟姿勢是第二名,姿勢排行榜請參考第 227篇文章,我也沒有看到法洛氏的診斷要件‘’主動脈跨坐心室中隔(overriding aorta)‘’(附圖 7.8.),但是我有看到一個小小的破洞(VSD)(附圖9. 10.),因為胎兒一直沒有轉到我要的第一名姿勢,我請孕婦休息一下再檢查,孕婦第二次進來檢查時,我終於等到胎兒第一名的姿勢,順利取得overriding aorta 的影像(附圖 2.3.4.)及肺動脈小於主動脈的影像(附圖 5.),有了這兩個要件才能診斷法洛氏,當我確定有法洛氏後,我發現再仔細去看第二名時的影像,的確有overriding aorta 的蛛絲馬跡(附圖10.),但我認為這是馬後炮。
 
因為這個case,我有兩個結論:
1. 分享這個案例也警惕自己,以前認為診斷法洛氏只要有第二名姿勢即可,那是在法洛氏的破洞比較大時才成立,如果破洞比較小的法洛氏還是需要有第一名的姿勢。
2. 心臟正常的個案,主動脈的走向會和心室中隔有一個角度,表示主動脈會朝胎兒的右肩走,如果是法洛氏,主動脈的走向會和心室中隔幾乎平行,表示主動脈沒有轉彎,為何沒轉彎呢?因為主動脈有來自左心室及右心室的血液,導致主動脈沒轉彎。(附圖 1.)
 
最近有人問:
1.胎兒心臟超音波為何需要做呢?出生後再做心臟超音波不是更清楚嗎?
2.不是高層次超音波發現心臟有問題才需要做嗎?
 
我簡單地回答,我主張產前檢查胎兒心臟超音波的理由至少有兩個:
1. 胎兒先天性心臟病合併基因異常的機率比較高,如果發現胎兒有心臟病,我建議抽羊水,找出基因有問題的個案,請參考第150、181 、208及221篇文章,如果基因有問題,家屬在產前才有“選擇”機會。
2. 有些心臟病,例如全肺靜脈回流異常及主動脈弓狹窄的個案,產前診斷可以避免新生兒猝死,產前診斷是可以救命的,請參考第 157 篇文章。
 
 
 
 

372-1.jpg

372-2.jpg

 

372-3.jpg

372-4.jpg

 

372-5.jpg

372-6.jpg

 

372-7.jpg

372-8.jpg

 

372-9.jpg

372-10.jpg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71
產前診斷雙側唇顎裂案例分享
看得到的部分反而比較不用擔心
2022. 5. 15.
賴錫鉅
 
2022年5月12日一位33歲第一胎懷孕22週又3天的孕婦在孕兒診所接受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檢查結論是雙側唇顎裂(附圖 1.~9.),右側裂相對很小,沒有合併其他結構異常,雖然孕婦之前已經抽過非侵入性母血篩檢(NT 24000 元的NIPS),我還是建議孕婦需要抽羊水做進一步的基因檢查。
 
至於要抽哪一種基因檢查呢?以前我只會建議抽羊水晶片(array CGH)即可,但是自從去年的一位單純性唇裂的個案之後,我考慮建議加做單基因檢查項目(例如龐貝氏症等等),今天我想分享這個讓我難過的案例:
 
2021年9月10日一位39歲第一胎自然懷孕的孕婦因為高層次超音波懷疑唇顎裂,遠道而來再檢查一次,我的結論是單純性唇裂(沒有顎裂),因為孕婦之前已經抽過羊水晶片檢查,我沒有建議她再做其他檢查,孕婦也就很開心的繼續懷孕,出生後新生兒只有小唇裂但是龐貝氏症篩檢沒過,後來確定是晚發型龐貝氏症,雖然目前醫學上唇裂和龐貝氏症沒有直接關聯性,這樣低機率的龐貝氏症被這個家庭遇到,我感到很難過。
 
因為這個案例我曾經思考過是否需要做到WES(全外顯子定序)的檢查,也請教WES專家的見解,目前我還是保持較保守的態度,因為孕婦有可能會因為WES的不確定性選擇終止懷孕;舉一個2019年的案例,這個case因為駢胝體長度有問題(partial ACC)做了WES檢查,檢查結果是:Correlated disease: COFFIN -SIRIS SYNDROME 2(附圖 10.),孕婦曾經因為這個疑慮擔心不已,最後還是選擇生下小孩,小孩目前已經2Y5M大,我一直追蹤這個案例,目前沒有COFFIN SIRIS SYNDROME 2 的相關症狀。
 
產前診斷唇顎裂是高層次超音波裡相對簡單的部份,可以分成兩部分討論,就是外面的嘴唇到對應的齒槽骨(primary palate)及裡面的硬顎及軟顎(secondary palate);我想分享自己如何快速分類的方法,評估primary palate我的方法是看齒槽骨(附圖 2.3. ),secondary palate我的方法是看‘’一塊‘’(附圖 4.)及懸雍垂的‘’等號‘’(附圖 5.)及是否看到犂骨(vomer bone)(附圖6. )來判斷,只要你能把Y形圖(附圖9.)畫出來提供給日後幫小孩手術的整型外科醫師,整型外科醫師就可以提供小孩日後手術很好的產前諮詢。
 
我們四肢健全,平安健康,是該敬天謝地,<天在養人>是我爸爸的口頭禪,年紀越大,行醫越久,感觸更深。
*以上內容是我個人目前的看法,至於是否要加做單基因檢查這部分不是常規,請勿以此做為訴訟依據,以免無謂困擾。
 
 
 
 

371-1.jpg

371-2.jpg

 

371-3.jpg

371-4.jpg

 

371-5.jpg

371-6.jpg

 

371-7.jpg

371-8.jpg

 

371-9.jpg

371-10.jpg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6
產前診斷胎兒肝門靜脈沒有發育經驗分享-Part II
口訣:右肝門靜脈有無是關鍵
2022. 4. 10.
賴錫鉅
 
先天性肝門靜脈沒有發育(congenital agenesis of the portal venous system,簡稱CAPVS)是一種很少見的肝臟異常,因為門脈系統沒有發育,脾靜脈和腸繫膜靜脈血流無法直接進入肝臟代謝再進入體循環,只好直接進入體循環,沒有經過代謝的血流直接進入體循環到全身,勢必會有一些不良的影響,1793年Dr. Aberenthy首次提出CAPVS這個問題 ,一直到1994年 Dr. Morgan and Superina 嘗試分類CAPVS:
 
(一)Type I (classical Aberenthy,完全沒有發育):
左右肝門靜脈完全沒有發育,原本的門脈系統血流全部進入下腔靜脈(portosystemic shunt),根據脾靜脈(spleen vein)和上腸繫膜靜脈(SMV)有無滙流可以再細分成:
 
a. Type Ia:spleen vein 和 SMV 沒有滙流,各自進入體循環,因為沒有滙流,就沒有總肝門靜脈(anatomical portal vein)。
b. Type Ib : spleen vein 和 SMV 滙流形成所謂的main portal vein 再進入體循環(IVC、renal vein、iliac vein、azygous vein or right atrium)
 
(二)Type II (部分沒有發育)
部分肝門靜脈血流直接進入體循環,部分還是經由肝內循環再進入體循環(portohepatic shunt),因為還有肝內循環,所以預後比較好,可以再細分成:
 
a. Type IIa:congenital variant
b. Type IIb : acquired
 
產前如何區別CAPVS Type I和Type II是非常重要的,因為Type I 是相對悲觀的,但是Type II是樂觀的,我研讀了很多篇相關的文獻,我初步的研究心得是關鍵在‘’是否有右肝門靜脈‘’,臍靜脈經由肝外循環進入體循環,就沒有左肝門靜脈及右肝門靜脈,如果臍靜脈有進入肝臟,即使沒有左肝門靜脈,仍然有機會有‘’右肝門靜脈‘’,只要有‘’右肝門靜脈‘’,預後是好的。
 
第365篇文章裡的個案我的診斷是CAPVS Type Ib,影像分享如下:
1. 靜脈導管沒有發育合併臍靜脈肝外循環(DV agenesis with extrahepatic umbilical systemic shunt)(附圖 1.)
2. 左右肝門靜脈沒有發育(Left portal vein and right portal vein agenesis)(附圖 2.)
3.脾靜脈及上腸繫膜靜脈滙流入一小段總肝門靜脈。(附圖 3.4.5.)
4.肝動脈血流相對會比較多(附圖6.7.),原因是沒有肝門靜脈血流灌注肝臟。
5.肝臟比較大而且echogenicity比較暗。(附圖8.)
 
 
我讀過CAPVS相關很多papers,但是以前沒有自己診斷過,我能夠發現這個case,原因在於執行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過程中,我會常規看靜脈導管是否在正常位置,如果我沒有常規做這個動作,這個case有可能被漏診(參考第365篇文章),靜脈導管(DV)真的是很神奇的一條關鍵血管,它位置如果正常代表三個靜脈系統彼此正常相連接,哪三個靜脈系統呢?
1. 臍靜脈系統 (umbilical vein system)
2. 肝門靜脈系統(portal vein system)
3. 體靜脈系統(systemic vein system)
 
我認為靜脈導管很神奇,即使沒有它,只要上述三個系統都正常以及沒有其他異常,新生兒是沒有問題的,所以DV可以當成常規篩檢項目,如何看DV可以參考第213篇文章,如果想要對CAPVS多一些了解,可以參考附圖9.10.這兩篇papers,我很感恩能自己診斷這個case,因為如果沒有親身經歷,我只能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366-1.jpg

366-2.jpg

 

366-3.jpg

366-4.jpg

 

366-5.jpg

366-6.jpg

 

366-7.jpg

366-8.jpg

 

366-9.jpg

366-10.jpg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4
你憑什麼拿到一手好牌
惜福與惜緣
2022. 3. 27.
賴錫鉅
 
兩週前我在茂盛醫院執行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我跟協助的技術師說:「已經兩個月在茂盛沒有遇到有問題的個案,我覺得接下來的日子應該會遇到有問題的個案」;兩週後果真連續診斷兩位有問題的個案,一位是主動脈弓狹窄合併腦部異常(3月16日,附圖1-12),一位是靜脈導管及肝門靜脈沒有發育的個案(3月23日),這就是機率問題,不是我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第362篇文章提到的體染色體隱性多囊性腎臟疾病的個案機率約1/20000,這個機率是這樣得來的:人群中帶有這個基因的機率是1/70,夫妻雙方都帶因的機率就是1/4900(1/70 × 1/70),胎兒同時拿到有問題的基因機率是1/4,所以1/4 × 1/4900 約 1/20000,如果有問題的個案有去做進一步檢查得知是基因問題,下一胎有問題的機率就會被避免,所以機率就有可能降到4~5萬分之一,不管機率多少,就是有人會遇到。
 
當我們擁有比別人更好的條件與環境時,我們有想過自己憑什麼比別人幸運呢?我相信上天的安排一定有它的道理,只是我們沒有完全了解,如果你有聰明的頭腦,是否表示你需要用你的天賦去幫助其他人,如果你有健康的身體,是否表示你更需要珍惜它,幫助跟你有緣份的人。
 
醫師這個行業勞心勞力,如果你是個認真負責的醫師,更是傷害自己的身體健康,所以很多聰明的年輕人會選擇比較有錢途的科系,但是如果讓我重新選擇自己的職業,我還是想當醫師,因為這個職業讓我更接近上帝(這句話來自已故陳永興醫師),佛經裡有一句話‘’常樂我淨,沒煩惱‘’,我想分享給大家。
 
目前烏克蘭身處危難之時,希望他們平安成功,‘’天佑烏克蘭‘’!
 
 
 
 
 
 

364-1.jpg

364-2.jpg

 

364-3.jpg

364-4.jpg

 

364-5.jpg

364-6.jpg

 

364-7.jpg

364-8.jpg

 

364-9.jpg

364-10.jpg

 

364-11.jpg

364-12.jpg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5
產前診斷胎兒肝門靜脈沒有發育經驗分享-Part I
口訣:腹內一把弓,肝臟才健康
2022. 4. 3.
賴錫鉅
 
2022年3月23日在茂盛醫院幫一位33歲試管懷孕第一胎的孕婦檢查胎兒心臟超音波過程中,心臟除了ARSA(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附圖7.)沒發現其他異常,但是沒有靜脈導管,臍靜脈沒有經過肝門靜脈系統、直接進入胎兒右心房(附圖8.),我懷疑胎兒肝門靜脈沒有發育,雖然孕婦之前的母血篩檢NIPS是低風險,我建議孕婦需要抽羊水排除基因異常,並要求她重做高層次超音波排除其他結構異常,孕婦於3月30日在孕兒診所的檢查結果如下:
 
1. 靜脈導管沒有發育合併臍靜脈肝外循環(DV agenesis with extrahepatic umbilical systemic shunt )
2. 左右肝門靜脈沒有發育(Left portal vein and right portal vein agenesis)
3. 脾靜脈及上腸繫膜靜脈滙流入一小段總肝門靜脈
( Part II 再討論上述異常)
4. 左右耳前有小息肉
5. 心臟有ARSA
 
肝門靜脈沒有發育的個案非常少見,在此分享我的個人經驗,提供同業參考,我在住院醫師第三年(1994年)開始學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張訓銘醫師教我量胎兒腹圍(AC),他說要看到一把弓射向胃(附圖2.),這句話一直在我的腦海裡,後來我有研究這把弓在解剖學的名稱,它就是左肝門靜脈及右肝門靜脈(附圖1.2.3.),如果你很認真去看正常的影像久了,遇到有問題的個案時(附圖9.10.),你應該會覺得怪怪的,今天我要把這把弓分析得更透徹,分享如下:
 
1. 胎兒臍帶裡的臍靜脈供應胎兒所需要的養分及氧氣,臍靜脈進入胎兒體內,正常情況是進入肝臟連接左肝門靜脈,如何判斷連接的血管是左肝門靜脈?需要看到三個守衛,第一個守衛叫做左肝門靜脈下行支(inferior branch)站在左肝門靜脈左邊,從這裡開始就是左肝門靜脈的起點,接下來你會看到內行支(medial branch)站在左肝門靜脈右邊、上行支(superior branch)站在左肝門靜脈的左邊。(附圖4.)
 
2. 左肝門靜脈繼續前進,會先分出一條神奇的‘’靜脈導管‘’(Ductus Venosus)之後才進入右肝門靜脈(附圖1.5.),左右肝門靜脈是由總肝門靜脈(Main portal vein)來做分界,在胎兒時期左肝門靜脈是純氧血,總肝門靜脈是缺氧血,右肝門靜脈接收絕大部分的左肝門靜脈血及所有總肝門靜脈的血,所以右肝門靜脈是混氧血(附圖1.),胎兒時期右肝門靜脈接收到的左肝門靜脈血遠大於總肝門靜脈血。
 
3. 神奇的靜脈導管(DV)(參考第213篇文章)是從左肝門靜脈分流出來進入接近心臟的下腔靜脈的血管(附圖6.),懷孕20週時DV 分流約30%,懷孕30週時DV分流約20%,表示懷孕後期肝臟需要更多的血流灌注;如果臍靜脈沒有進入肝臟而走肝外循環,把血液直接流入體循環,肝臟發育過程需要的血流勢必不足,這就是為何肝外循環的個案預後不好的原因。
 
試管懷孕的孕婦已經很辛苦了,如果日後新生兒有問題,媽媽會更辛苦,所以試管懷孕的孕婦應該接受最高規格的檢查,這是我的看法,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附註:
1.附圖1~6是正常個案影像
2.附圖7~10是文中異常個案影像
 
 
 
 
 
 

365-1.jpg

365-2.jpg

 

365-3.jpg

365-4.jpg

 

365-5.jpg

365-6.jpg

 

365-7.jpg

365-8.jpg

 

365-9.jpg

365-10.jpg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3
CSP、Cavum vergae and CVI (中線三兄弟)在哪裡?
胎兒腦部超音波檢查非常重要
2022. 3. 21.
賴錫鉅
 
胎兒超音波檢查中,我認為心臟和腦部的檢查最難,除了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外,近幾年我也投入更多的精神在胎兒腦部檢查領域,因為腦部的檢查最有挑戰性,每個孕期有不同的重點,我遇過懷孕中後期被告知腦部有不正常影像的個案(如附圖2. 3.),產檢醫師往往會安排腦部MRI檢查,檢查結果幾乎都是沒有異常發現;我個人因為經驗累積,看多了類似腦部影像,比較能判斷正常與否;胎兒腦部中線有時候會發現水泡之類的影像,雖然我知道大部分沒有問題,但是我的個性比較會操心煩惱,還是想要追根究底,持續研讀papers,還是會有一些成長。
 
既然已經花費時間研究,為了讓這些心血極大化,我願意分享Cavum Vergae 與CVI(Cavum veli interpositi)的心得,CSP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在這裡討論:
 
(一)CSP 與 Cavum vergae (附圖1.4.)
CSP與Cavum vergae可以想成彼此相連的空間,中間被fornix 部分隔開,CSP可想像成第五腦室、Cavum vergae 可想像成第六腦室,但是CSP、Cavum vergae和傳統的四個腦室不同的地方是前四個腦室有相通,但是CSP 、Cavum vergae和傳統四個腦室沒有相通,CSP和Cavum vergae 在fornix的上方,CVI在fornix的下方,fornix是一個彎曲的結構。
 
(二) CVI (Cavum veli interpositi)(附圖1.5.6.13.)
 
1. CVI 是Tela Choroidea上下兩層之間的空間,在胎兒腦部超音波很難去想像這個空間在哪裡?但是超音波可以看到Tela Choroidea,Tela Choroidea 就是腦部‘’3‘’的上半部,正常的駢胝體會到達‘’3‘’的上半部才算完整(附圖5.14.)(參考第245篇文章 駢胝體如何檢查口訣 :FCC到山中),如果你常規看駢胝體,你一定會看到白色的Tela Choroidea,CVI就是白色的Tela Choroidea裡的空間,通常你看不到CVI就是正常的,如果你看到很小的水泡(CVI cyst)也不用太煩惱(附圖7.11.12.),只要小於0.7公分通常是沒事的,如果大於0.7公分就要詳細檢查是否合併其他異常(參考附圖8.這篇文章)。
 
2. CVI 與腦室的區別:腦室 lining 是 ependymal cell而且有choroid plexus,而CVI lining 是 pia mater ,CVI 與subarachnoid space 相通。
 
3. CVI 位置的描述如下:
(a)CVI 前方是foramen of Monro,後方是pineal body
(b)CVI 在駢胝體splenium 之前下方、在columns of fornix 的後下方、在 crura of fornix 的下方
(c)CVI 在internal cerebral vein 之上(這一點在超音波判斷上非常重要)
 
* internal cerebral vein可以用來區別CVI cyst和arachnoid cyst of quadrigeminal cistern(四疊體AC)及pineal cyst
* 四疊體AC和 pineal cyst位於internal cerebral vein 的下方
 
4. CVI cyst :
 
(a)2019年的paper (附圖8.):正常胎兒也有18% 的機會被看到(超音波),小於兩歲的嬰兒有21~34%的機會被發現(MRI),所以CVI cyst 可以視為正常變異。
(b)2009年的paper(附圖9.): 胎兒CVI cyst 很罕見(超音波)
 
a 與b 的差別:我認為超音波機器的進步是主要原因
 
(三)我為何把駢胝體視為胎兒腦部篩檢項目:
CSP 、Cavum vergae及CVI都在駢胝體(CC)的下方,如果把腦部當成一棟房子,CC可以視為房子最主要的隔間結構,左右腦之間相連的結構例如 anterior commissure , posterior commissure 及 Habenular commissure 都在CC 下方(附圖1.10.),完整的CC檢查只是腦部最基本的結構檢查之一,我知道目前CC檢查還不是公認的高層次常規,但是我希望未來會變成常規檢查。
 
每位新手在學習胎兒高層次超音波時,會誤以為腦部檢查比較簡單,原因是看不出異常,如果沒有認真研究學習、累積經驗,檢查者看胎兒腦部影像會覺得都差不多,細節很重要,有些腦部問題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漸漸浮現,除非追蹤每位檢查過的個案,不然不會發現問題,一樣的道理,有些產前覺得影像有疑慮的個案,很多出生後是沒問題的,如何累積經驗,需要有人持續追蹤,行政人員就是要做追蹤的工作,這是我的診所會不斷進步的原因之一,分享給大家。
 
 
 
 
 

363-1.jpg

363-2.jpg

363-3.jpg

363-4.jpg

363-5.jpg

363-6.jpg

363-7.jpg

363-8.jpg

363-9.jpg

363-10.jpg

363-11.jpg

363-12.jpg

363-13.jpg

363-14.jpg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