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 06 Sun 2022 10:43
孕兒診所賴錫鉅醫師 360 孕婦先生的眼淚 : 產前診斷肺動脈釣索(Pulmonary artery sling)案例分享
360
孕婦先生的眼淚
產前診斷肺動脈釣索(Pulmonary artery sling)案例分享
2022. 2. 27.
賴錫鉅
2022年2月26日一位39歲第一胎試管懷孕22週又6天的孕婦在孕兒診所接受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夫妻倆人離開診所前淚水在眼眶打轉,不斷感謝我們幫忙加診,走出診所後,先生牽起太太的手 ......
孕婦之前已經在原產檢醫院做過高層次超音波,因為看不到胎兒腦部透明中隔腔(CSP),原產檢醫院安排MRI檢查,MRI的報告是駢胝體沒有發育(ACC),孕婦及先生想要來孕兒診所再做一次檢查,檢查當天除了確定胎兒腦部沒有駢胝體之外,心臟也有異常發現,左肺動脈來自右肺動脈(附圖1.-9.),正常情況是左肺動脈來自肺動脈,因為異常的左肺動脈會走在氣管後方,出生後會有血管環的問題,需要接受手術處置(例如血管重接等),雖然我已經執行超過兩萬個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我自己還是第一次診斷肺動脈釣索(Pulmonary artery sling),之前我只在教科書看過。
肺動脈發育時發生錯誤,造成左肺動脈由右肺動脈分支,而與主肺動脈形成血管環壓迫氣管及食道,因為對食道及氣管造成不同程度的壓迫,嬰兒在出生之後會發生不同程度的症狀,如呼吸喘鳴、咳嗽、嘔吐、餵食困難、感染肺炎,甚至呼吸窘迫等;一但確定診斷及合併上述症狀,必須及早開刀治療,否則會反覆肺部感染阻塞、甚至死亡。
雖然孕婦已經抽過24000元的母血篩檢(NIPS)沒有異常發現,超音波發現異常理論上應該建議孕婦抽羊水做染色體基因檢查,但是我不忍心提出來,看診之前孕婦準備好一大本病歷資料,我看過以後很難過,她是經歷很多苦才懷孕的。
現代社會女性晚婚、高齡孕婦越來越多,高齡試管懷孕的孕婦也越來越多,因為擔心流產風險,很多人選擇抽母血篩檢,沒有抽羊水做染色體基因檢查,我覺得她們更需要最高規格的高層次超音波及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
今天早上醒來,我腦中浮現昨天先生離開診間時的神情,我知道這對夫妻原本抱著一絲絲希望,希望我告訴他們寶寶沒問題,但是我的診斷除了駢胝體沒有發育又發現胎兒心臟異常,ACC已經很罕見(萬分之一),肺動脈釣索也是很罕見(萬分之一以下),同時有這兩個問題,真的是極為罕見,如果當初高層次超音波沒有發現‘’透明中隔腔‘’有問題,日後這對夫婦會變得比較幸福或不幸福呢?
附註:
A.胎兒最常見的三種血管環為:
1. 右側主動脈弓合併迷走性左側鎖骨下動脈及動脈導管(Right aortic arch with aberrant left subclavian artery and left ductus )(參考第193篇文章)
2. 雙側主動脈弓(Double aortic arch)(參考第170篇文章)
3. 肺動脈釣索(Pulmonary artery sling)(第360篇文章)
- Feb 27 Sun 2022 20:26
孕兒診所備忘錄 711- 425 ACC with PA sling -3
- Feb 27 Sun 2022 20:19
孕兒診所備忘錄 711- 424 ACC with PA sling - 2
- Feb 27 Sun 2022 18:37
孕兒診所備忘錄 711- 423 ACC with PA sling -1
- Feb 21 Mon 2022 11:51
孕兒診所賴錫鉅醫師 359 第6個產前診斷單純性顎裂(沒有兔唇)案例分享 : ‘’一塊‘’是最佳篩檢工具
359
第6個產前診斷單純性顎裂(沒有兔唇)案例分享
‘’一塊‘’是最佳篩檢工具
2022. 2. 20.
賴錫鉅
2022年2月10日一位34歲第一胎懷孕22週又5天的孕婦在孕兒診所接受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檢查結論是‘’一塊‘’有疑慮,發現 0.22cm的小 gap(附圖1.),沒有其他異常發現(附圖 2.3.12.),孕婦已經抽過羊水加晶片檢查沒有異常,我建議孕婦一週後再追蹤即可;2月18日追蹤檢查,檢查結果如下:
1.‘’一塊‘’中間的 gap變得更明顯 0.29 cm(附圖4. 11.)
2.代表軟顎的‘’兩線‘’沒有連續(附圖 5.),表示有軟顎裂。
3.懸雍垂的影像是四條線(附圖 6.7.8.),表示有懸雍垂裂。
4.吞羊水時,路徑沒有轉彎(附圖 9.),表示有顎裂。
我的診斷是軟顎裂合併部分硬顎裂,至於部分硬顎裂的程度要出生後才有辦法確定。
昨天下班後回到家,我把這個case 的影像拿來和之前診斷過的5個cases 做比對,這個case最像第283篇文章裡的case影像,所以我去電詢問這個小孩目前的狀況,媽媽告訴我術後狀況良好。
目前孕兒診所把‘’一塊‘’檢查列為高層次超音波常規項目,這個檢查技術不難,只要胎兒臉朝上及頸部稍微 extension就可以看到,很多人會在此時選擇照 3D或4D的臉給孕婦看,我的診所選擇照腦部的駢胝體、‘’一塊‘’及心臟最困難的切面(parasternal short axis),會來我診所約診的孕婦,都認同我的理念,可以選擇做自己我很感恩。
篩檢單純性顎裂,我個人的首選是‘’一塊‘’,其次是懸雍垂,因為懸雍垂的等號有時會騙人(附圖3.及10.),相對‘’一塊‘’比較可靠,但是有時也會騙人(以後再分享騙人的影像),如果‘’一塊‘’有問題,就需要再進一步檢查‘’兩線‘’(軟顎)和吞羊水,‘’兩線‘’及吞羊水是相對可遇不可求,不能列為常規,我的老師教我看兔唇,現在我分享檢查顎裂的心得,傳承我的經驗。
單純性顎裂目前公認產前診斷率很低,請勿以此篇做為訴訟依據,高層次超音波漏診單純性顎裂是合理的。
附註:
列出我產前診斷‘’一塊‘’有問題(沒有兔唇)的個案
1. 2019年第236篇文章:這個case是軟顎裂加部分硬顎裂,女嬰。
2. 2020年第283篇文章:這個case2020年7月出生後診斷是軟顎裂,最後診斷是軟顎裂加一小部分硬顎裂,於出生後10個月手術(2021年4月),術後狀況良好,女嬰。
3. 2020年第284篇文章:這個case出生後診斷是軟顎裂,女嬰。
4. 2021年第299篇文章:這個case出生後診斷是皮爾羅賓氏症(Pierre Robin syndrome),男嬰。
5. 2021年第317篇文章:這個case後來因為抽羊水做晶片檢查,發現基因異常,孕婦終止妊娠,女嬰。
- Feb 20 Sun 2022 12:40
孕兒診所賴錫鉅醫師 358 雙胞胎懷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 14週以前要判斷單絨毛膜或雙絨毛膜
358
雙胞胎懷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4週以前要判斷單絨毛膜或雙絨毛膜
2022. 2. 13.
賴錫鉅
2022年2月11日一位36歲試管懷孕第一胎22週又2天雙胞胎的孕婦在孕兒診所接受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羊水染色體及晶片檢查沒有異常發現,當天超音波檢查結論如下:
雙胞胎A.男生
腦部異常:駢胝體完全沒發育及分葉型全腦症(ACC with lobar holoprosencephaly)
外生殖器異常:強烈懷疑嚴重型尿道下裂
雙胞胎B.男生:沒有異常發現。
因為這個case,我覺得有三個問題可以討論:
*雙胞胎需要早期確認單或雙絨毛膜,14週以前是關鍵。
*男生的生殖器如果有嚴重型尿道下裂時,很容易被看成女生,區別男女生關鍵在陰囊。
*胎兒腦部中線異常的研究,關鍵在駢胝體及附近相關結構,日後再討論。
今天我討論的重點放在雙胞胎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隨著人工生殖技術進步,雙胞胎出生數逐年上升,內政部資料顯示,2000年出生的雙胞胎佔出生數的2.3%,但在2020年,雙胞胎就佔出生數的4%。
雙胞胎和單胞胎比較起來,容易有早產、存活率下降、生長不佳等問題。此外,胎兒構造異常和染色體異常的機會也比較高;約有14~25﹪的雙胞胎有胎兒生長遲緩的問題;腦性麻痺的風險,雙胞胎也是單胞胎的4倍;臨床上有幾個和雙胞胎相關的議題,例如:胎兒大小不對稱、雙胞胎輸血症候群、其中之一胎死腹中或胎兒異常,這些問題發生的原因和處理方式,和雙胞胎的絨毛膜及羊膜的數目有關,關於這些問題的整理如下:
一、雙胞胎的分類及重點
(一)異卵雙胞胎佔雙胞胎70﹪,均為雙絨毛膜雙羊膜。(極罕見的例外我不在這裡討論)
(二)同卵雙胞胎佔雙胞胎30﹪,其絨毛膜和羊膜的數目,由受精卵分裂時間早晚來決定:
1. 三天內分裂:雙絨毛膜雙羊膜
2. 四~八天分裂:單絨毛膜雙羊膜
(單絨毛膜雙羊膜雙胞胎,因彼此胎盤血管可能會互相交通,進而有雙胞胎輸血症候群的可能,週產期死亡率較高)
3. 九~十三天分裂:單絨毛膜單羊膜
(單一羊膜腔的雙胞胎,因同在一個空間內,所以除了胎盤間血流交通外,也很容易造成臍帶糾結,週產期死亡率更高)
(三)「單絨毛膜雙胞胎」發生率約千分之三,比較容易發生三種特有的合併症:
1.雙胞胎輸血症候群:佔15%
2.選擇性胎兒生長遲緩:佔10%,發生原因為分到的胎盤大小不一。
3.無心怪胎:佔 2.6%,因發育異常,造成其中一個胎兒沒有心臟只有下半身的畸型。
二、雙胞胎其中之一胎兒異常
雙胞胎其中一個胎兒異常的機率,同卵雙生大約是異卵雙生的2~3 倍,如果合併大異常,也會增加另一個正常胎兒早產、出生體重低、甚至死亡的機率,臨床上一般會考慮將有嚴重異常的胎兒終止懷孕。
(一)雙絨毛膜雙胞胎:可以注射藥物在異常胎兒的血液循環。
(二)單絨毛膜雙胞胎:阻斷異常胎兒臍帶的血流,以避免死胎釋放出不好的物質經由胎盤間的交通對正常胎兒產生不好的影響,目前最新的方法是用RFA(radio-frequency ablation),插針(射頻燒灼針直徑0.14cm)就可以做臍帶電燒,比起一般胎兒內視鏡(管徑0.35cm)電燒更安全。
三、雙胞胎輸血症候群
(一)診斷三要件為單一絨毛膜,胎兒為同性別,且一個羊水過多另一個羊水過少。
(二)形成原因:兩個胎兒發生不平衡的血流交通,一個胎兒血液過多,另一個胎兒血液過少,血液過多的胎兒會排出大量的尿液造成羊水過多,血液過少的胎兒會不排尿而羊水過少,目前用的治療方式是用胎兒內視鏡雷射阻斷雙胞胎相連的血管。
四、胎兒大小不對稱
超音波測量兩個胎兒體重相差大於 20﹪,約有15%的雙胞胎有胎兒大小不對稱的情形,發生原因有單一絨毛膜雙胞胎、胎盤功能較差、母親有妊娠高血壓或胎兒其中之一有畸型或染色體異常等等;一般建議應每 2 週評估一次胎兒狀況,若無特殊變化,則觀察到足月再生產。
五、雙胞胎其中之一胎死腹中
(一)若發生在懷孕早期,對母體及另外一個胎兒影響較小;發生在第二或第三孕期,對另一存活的胎兒會有不好的影響(如早產、另一胎兒胎死腹中或腦部神經受損)
(二)雙胞胎其中之一胎死腹中,若發生在單絨毛膜雙胞胎,對另一存活的胎兒造成腦部神經方面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參考第316篇文章)
(三)為了降低早產和減少另一胎兒的併發症,處理胎死腹中的胎兒,須個案評估懷孕週數、肺成熟度及存活胎兒的狀況,目前還沒有一定的準則。
(四)若是懷孕超過 24 週,單絨毛膜或雙絨毛膜雙胞胎處理方式差不多,雖然雙胞胎其中之一胎死腹中時,在單絨毛膜存活的胎兒發生後遺症的機率較高,但是目前對存活胎兒造成傷害的確切時間點還不清楚,也有可能在其中之一胎兒死亡時就同時發生了,在臨床上很難在胎兒時期確定是否有腦損傷,但是還是需要做腦部超音波追蹤檢查。
產檢醫師對於雙胞胎的cases,最好能夠在早期懷孕時,用超音波區分是哪一類的雙胞胎,應在14週前確認胎盤數目,不同類型的雙胞胎懷孕的風險不同,特殊合併症處理的方式也不同;由於單絨毛膜雙胞胎發生併發症的風險較高,如果確診為單絨毛膜雙胞胎,更要配合產檢醫師仔細檢查。
附註:
1. 如果雙胞胎孕婦有抽羊水做晶片檢查,可以加做區別同卵或異卵的檢查。
- Feb 20 Sun 2022 12:16
孕兒診所賴錫鉅醫師 357 發大菩提心,利人即利己 悲傷的事,也有正面的價值
357
發大菩提心,利人即利己
悲傷的事,也有正面的價值
2022. 2. 3.
賴錫鉅
過年前我在菩薩寺買了一本書,我很喜歡書本裡的這句話:利用自己的力量讓某個人幸福,這才稱為「工作」。
過年期間看到葉長青醫師的發文,他小年夜處理一位少見的嚴重產後大出血合併休克的 case,緊急開刀排除骨盆內出血,並做子宮王蟲縫合,以及醫護團隊的快速輸血,讓病人能夠平安度過危險,我覺得這位孕婦很有福報,能夠在這麽多人的協助度過這一個接近死亡的劫難,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原本就是醫療人員應該做的事,沒有什麼值得一提,但是我想說的是:沒有什麼事是應該或不應該,醫師也不是神仙,不是每次的結果都盡如人意,因緣俱足成就一切。
10年前我寫了部落格的第一篇文章<一位小鎮醫師的心聲>,就是描述一位自然產後大出血的案例,經過本院很有經驗的前輩醫師處理的過程,這位前輩醫師會麻醉也會開刀,用最快的時間把最危險的情況穩住,孕婦也是幸運的度過難關,但是結果不一樣,前輩醫師得到的是責難與麻煩,讓我感到不捨 。
過年前我得知兩個產科的悲劇,一件是小孩生完,產婦產後大出血變成植物人,一件是子宮破裂,新生兒腦麻,產婦變成植物人,這兩個案例我不清楚來龍去脈,我沒有資格做任何評論,我覺得凡事發生都有它的正面價值,我們必須從中學習,婦產科醫學會可以討論這些悲傷案例,讓年輕的醫師不用親身經歷這些而能學到經驗,活生生的案例學習遠勝過書本的冰冷數據。
過年期間我看了一部Netflix 的戲劇:神劍闖江湖,總共有四集,我有一個心得:同體大悲,如果能夠把悲傷分擔給所有人,就可以把悲傷減到最小,我們活著的價值是為了其他人活著。
- Feb 03 Thu 2022 15:43
孕兒診所賴錫鉅醫師 356 產前診斷小耳症要保守,免得虛驚一場
356
產前診斷小耳症要保守,免得虛驚一場
2022. 1. 30.
賴錫鉅
多年前我遇過一個案例,胎兒一邊耳朵形狀不對,我建議孕婦回診追蹤,當時我可能太輕描淡寫,她沒有回診,後來她懷第二胎再來孕兒診所做超音波檢查時,她才告訴我上一胎出生後確定有小耳症,她那時覺得產檢追蹤即可,並沒有很在意,所以沒有回診。
案例1.
2021年5月6日一位34歲第一胎懷孕21週又5天的孕婦在孕兒診所接受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檢查結論如下:
1. 左耳形狀有問題(附圖2.3.),兩週後再回診追蹤。
2. 頭圍及小腦長度需要追蹤
孕婦於5月19日追蹤檢查,左耳沒有問題(附圖4.),頭圍及小腦長度也是沒有問題。
這個案例5月6日檢查當天看了很多次,左耳形狀一直不太對,小耳症這個懷疑讓孕婦和先生很擔心,孕婦因為我的話哭了好幾天,兩週後回診我才知道讓他們這麼不快樂,我反省了很久,日後如果再遇到類似案例時,我需要檢討自己的說詞,避免不必要的過度擔心。
案例2.
2021年8月5日一位31歲第一胎懷孕21週又4天的孕婦在孕兒診所接受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孕婦之前已經在其他城市做過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因為被告知左耳懷疑小耳症,所以遠道而來再做一次完整的檢查,當天我的結論如下:
1. 左耳 1.48~1.54 cm(附圖5.6.), 右耳 1.66cm,沒有其他異常發現。
2. 左右耳形狀及方向我覺得是ok
3. 雖然我無法保證左耳沒有小耳症,但是我不會懷疑是小耳症。
4. 我的意見是只要羊水基因檢查沒有問題,懷孕28週再追蹤即可。
孕婦於9月25日懷孕28週又6天回診,當天檢查沒有異常發現,左耳長度2.12 cm,形狀及方向是ok的,後來孕婦於12月14日產下一名健康男嬰,雖然左右耳形狀有一點小差異(附圖7.),但是左右耳聽力檢驗都是通過的。
案例3.
2022年1月12日一位33歲第一胎懷孕23週又4天的孕婦在孕兒診所接受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檢查結論如下:
1. 右耳形狀1週後需要再回診(附圖8.9.),有可能是壓迫造成的。
2. 左耳沒有異常發現,其他部分也沒有異常發現。
孕婦於1月19日回診檢查,右耳形狀沒有問題(附圖10.),證實一週前的形狀異常是因為壓迫造成的。
小耳症可以分4級(附圖1.),產前能診斷的是第3及第4級,第1級無法產前診斷,第2級有可能被診斷,也很有可能被漏掉。
A.第一級:耳朵比較小一點點,可以看到耳朵的構造,還有一條窄小但確實存在的耳道。
B.第二級:只有部分或一半的外耳廓,有一條堵塞或狹窄的外耳道,引起傳導性的聽力損失。
C.第三級:完全沒有外耳,表面只有像花生般大的殘餘結構,完全沒有外耳的耳道和耳膜。
D.第四級:完全沒有耳朵。
說話是一門藝術,尤其醫師面對病人更要謹慎,今天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告誡自己,日後要下異常診斷前,都要再三確認才可以,這樣才能避免孕婦不必要的煩惱。
- Jan 19 Wed 2022 22:03
孕兒診所賴錫鉅醫師 354 產前診斷共同動脈幹案例分享 : 一回生、兩回熟、三回更熟、四回很難忘
354
產前診斷共同動脈幹案例分享
一回生、兩回熟、三回更熟、四回很難忘
2022. 1. 16.
賴錫鉅
2022年1月13日一位29歲第一胎懷孕22週又1天的孕婦在孕兒診所常規檢查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結論是胎兒有先天性心臟病:共同動脈幹 type I(附圖 1.~ 10.),此外沒有其他異常發現,回顧她之前的產檢歴史,孕婦因為胎兒頸部透明帶厚有抽羊水做傳統染色體及晶片檢查,基因檢查沒有異常發現。
我從2014年初開始寫文章到現在已經8年,這8年來我診斷了4位共同動脈幹的cases,分別是:
第220篇:產前診斷共同動脈幹攻略:主動脈為主體,分型靠肺動脈(2019年3月)
第169篇:產前診斷共同動脈幹如何諮詢:抽羊水是必要的檢查,排除迪喬治症候群(2017年9月)
第67篇:胎兒心臟超音波是胎兒檢查必要的項目:產前診斷共同動脈幹(2015年8月)
回顧之前的三篇文章,我發現自己的進步,越後面文章的影像越來越好,共同動脈幹的機率大約 1.1/10000,因為機率很低,同業練習機會不多,我願意分享前天這個case的錄影,就在我的IG。
如何診斷及如何諮詢共同動脈幹,我已經在第220篇及第169篇詳細介紹,第67篇當時我使用的機器還不是數位的,所以影像品質沒有現在好。
今天早上睡醒,我突然有一個心得,我覺得診斷共同動脈幹可以歸納成兩句話:
一. 主動脈跨坐在左右兩心室(overriding of aorta)
二. 肺動脈或左右肺動脈血流來自近端主動脈
以下是我的心得分享:
1.共同動脈幹主體是主動脈,所以把共同動脈幹稱呼為主動脈,因為收集來自左右兩心室的血流,所以會有一個VSD,類似法洛氏的VSD,因為共同動脈幹收集左右兩心室的血流,瓣膜需要比較大,因此瓣膜比較容易有瑕疵導致常有瓣膜逆流的情形發生(附圖9.10.),這一點和法洛氏是不同的。
2. 如果有肺動脈來自近端主動脈就是type I,如果是左右肺動脈分別來自主動脈就是type II或type III,至於如何區別type II和 type III就看左右肺動脈彼此的距離,如果很靠近就是type II,如果離很遠就是type III
3. 如何鑑別診斷主動脈三兄弟: CAT、severe TOF、PA with VSD請參考第220篇文章,裡面有完整方法。
雖然我已經診斷過很多類型的心臟病,每次遇到一個新的case,我還是會複習以前寫的文章,每次複習我都還是有收穫,溫故知新,我寫文章最大受益者其實是我自己。
回到產前診斷共同動脈幹這個問題,雖然機率是接近萬分之一,但是我好像兩年多會遇到一位,我認為也許跟我看診的族群有關,來給我看的個案大都是高風險族群,我個人認為這是上天的安排,既然是上天的安排,我就要全力以赴。
- Jan 10 Mon 2022 19:30
孕兒診所賴錫鉅醫師 353 單純右側小唇裂產前診斷案例分享 : 忠於自己,誠實面對病人
353
單純右側小唇裂產前診斷案例分享
忠於自己,誠實面對病人
2022. 1. 10.
賴錫鉅
2022年1月8日一位32歲第二胎的孕婦在孕兒診所接受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檢查結論是右側小唇裂(附圖 1.~5.),沒有其他異常發現,胎兒的齒槽骨及硬顎都是正常的(附圖 6.~8.),孕婦有些錯愕,她說產檢時3D超音波有照臉部,她認為胎兒臉部正常,她也有圖片為證,她找到兩張3D臉部圖片,其中一張看不出有問題,另外一張左側看起來有一個小陰影,她以為就是我診斷的唇裂(顧慮隱私,不附上3D圖片),我跟他說明我的診斷是右側唇裂;3D影像常會造成類似的誤會,這樣的誤會不只發生在臉部,我也遇過孕婦拿3D照片來問我胎兒是否異常。
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除了要衛教孕婦,也要提供同業參考,用3D做產前診斷真的要很小心,我認為目前用2D做結構檢查才是王道。
也許有人認為我花比較多的時間用2D看所以才看出唇裂,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大家,用3D看胎兒的臉所花的時間一定比2D花的時間多,所以用3D來做臉部篩檢真的不是最好方法;也有人會認為我的技術好,所以才看出唇裂,這一點我要重申,高層次檢查過程中,嘴唇可算是最簡單的項目之一,當胎兒姿勢適合看嘴唇時,第一時間就看得到異常,對檢查者而言這部份不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一種工具都要用在對的地方,如果你用3D真的比較有把握,就繼續用3D做產檢工具,如果你覺得用2D是對的檢查方式,就忠於自己,誠實面對你的病人,認真幫孕婦做好每一次產檢,不需要因為別人覺得3D比較時髦就過度使用。
我在一位前輩寫的一篇文章裡讀到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一位孕婦跟這位醫師表示,她覺得自己不是一位好媽媽,因為她無法負擔眼前這麼多的自費抽血檢查項目;如果孕婦的經濟能力沒那麼好,那每次的產檢是她的全部,一個新生命影響一個家庭的未來,選擇適合的工具用在對的地方,取決於使用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