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III
   新生兒心臟超音波 - 實況錄影 2014. 7. 11.

     賴錫鉅

         以下是新生兒心臟超音波的實況錄影,這是2013年5月在本院出生三天的 case,他的開放性動脈導管還沒關閉,在超音波下(胸骨旁短軸切面)可以明顯的看到開放性動脈導管(PDA)(出生滿4天如果動脈導管還沒關閉,必須吃藥治療)及開放性卵圓孔(PFO)(肋骨下切面),這個影片大約有10分鐘,共檢查26個項目(附圖3)。因為檔案很大,分成3段。

    第3段是

    肋骨下切面(Subcostal view)

    此段內容可以清楚的看心房中隔,排除心房中隔缺損(ASD),也可以看到上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以及右側上肺靜脈進入左心房,排除肺靜脈回流異常,這也是胎兒心臟超音波的盲點。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7
     如何照胎兒腦部超音波 2014 . 8. 23.

               賴錫鉅

         腦部本身構造複雜,隔著肚皮照胎兒腦部超音波是很困難的工作,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運用超音波的幾個切面,排除掉大部份的腦部疾病,以下簡單整理出照胎兒腦部超音波的幾個結構,並陳述它們可排除的腦部疾病。

      第一個結構是CSP (Cavum septum pellucidum)(附圖 1 ):如果照胎兒腦部超音波看到CSP,就可以排除全腦症(holoprosencephaly),即使是很難診斷的分葉型全腦症(lobar holoprosencephaly)也可以用CSP排除,CSP這個切面和我們量胎頭兩頂骨間徑(BPD)在同一個切面,在這個切面同時可看到丘腦(thalamus)(附圖1),所以看腦部超音波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要看BPD這個切面,可以看到丘腦和CSP。(補充說明:CSP嚴格來說,它不是一個結構,它是一個空間,它的天花板是胼胝體(Corpus callosum),它的左右隔壁是兩邊側腦室的前角(Frontal horns of lateral ventricle),所以看到CSP可以排除全腦症及胼胝體沒發育的理由是間接診斷。)

      第二個結構是看胎兒的小腦(cerebellum)(附圖2)跟腦大池(cisterna magna,CM)(附圖3):小腦外觀像啞鈴形也可說是花生形,小腦的中間就是一個蚓部(vermis),它會形成一個啞鈴形狀(或花生形),小腦和頭蓋骨之間就是腦大池(CM),這個切面非常重要,它可以排除Dandy-Walker syndrome(DWS),及後腦窩的疾病;腦大池(CM)如果太大(大於1 cm),要小心染色體異常,我曾經檢查過一個腦大池過大的case,,後來證實是第18對染色體異常(第18對染色體多1個),就是所謂的18對三套染色體trisomy 18(Edwards syndrome,愛德華氏症),如果是第21對三套染色體,就是我們熟知的唐氏症(Down syndrome),腦大池(CM)太小(例如小於0.3 cm),或小腦的形狀變成香蕉形(正常小腦像啞鈴形),有神經管缺損的可能性(請參考我的fb第17篇)。

      第三個結構是側腦室(lateral ventricle)(附圖4)和頂-枕腦迴溝(parieto-occipital sulcus)(附圖5):需要測量側腦室的寬度,以排除腦室過大問題,所謂腦室過大是指腦室寬度大於1 cm,要注意的是量這個寬度要捨近求遠,量離探頭比較遠的一邊側腦室,例如胎兒的頭是左上右下,那就要量右邊的側腦室,如果是右上左下則量左邊的側腦室,這樣量出來的數值才準確,因為離探頭較近的側腦室離頭蓋骨較近,會被頭蓋骨影響而有誤差,量側腦室的目的是要排除水腦、腦室擴大的疾病;量側腦室的另一技巧是要量側腦室atrium的垂直距離,不正確的量法,很容易誤認胎兒腦室擴大(附圖6:其中1才是標準測量,2.3.4.都是常見的錯誤量測),如果發現腦室寬度在1.1 cm~1.5 cm之間是屬於輕微型腦室擴大,必須繼續追蹤胎兒腦部的發育情形,此時需要量大腦皮質的厚度,大腦皮質的厚度比腦室大小更重要,因為腦室擴大是一種徵兆(sign),不是一個疾病,它只是提醒我們要去找出背後的原因,量側腦室的切面比量BPD(兩頂骨間徑)的切面高一些,所以在此切面看不到丘腦,可以看到頂-枕腦迴溝(parieto-occipital sulcus )呈菱形(附圖5),看到頂-枕腦迴溝可以證明大腦皮質是有分化的,可排除平腦症(Lissencephaly)。另外利用BPD切面可看到薛氏裂(Sylvian fissure)(附圖7), 它也可以排除平腦症(lissencephaly),薛氏裂在24週時看起來像一座廟的屋頂或是數學符號兀,看到這座廟就可排除平腦症,所以在24週左右的產檢看到一座廟的屋頂或是兀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頂-枕腦迴溝(parieto-occipital sulcus)(附圖5)在22週就可以很明顯看到,照高層次超音波是在22週,所以它比較有參考價值。

         總之,檢查胎兒腦部超音波,醫師至少要看到

1.CSP (附圖1)
2.丘腦(thalamus)(附圖1)
3.小腦(cerebellum)(附圖2)
4.CM腦大池(附圖3)
5.側腦室(lateral ventricle)(附圖4)
6.頂-枕腦迴溝(parieto-occipital sulcus)(附圖5)

看完這6個項目就可排除全腦症、平腦症、後腦窩疾病、小腦疾病、DWS以及輔助診斷可能神經管缺損這些腦部疾病
 
這是個人經驗,不代表一般醫療水準,也請勿做為訴訟依據,以免無謂困擾
 
 
 
 
 
 
27-1   
圖1
 
 
27-2
圖2
 
 
27-3
圖3
 
 
27-4
圖4
 
 
27-5
圖5
 
 
27-6
圖6
 
 
27-7
圖7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8 
      3D/4D超音波 - I     2014. 9. 7. 
         3D超音波的臨床用途

                             賴錫鉅 

      近年來準媽媽間最夯的話題不外乎是照3D/4D超音波,新開業的診所也競相標榜引進4D、彩色超音波,本週我就來談談3D超音波的應用。

      照超音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2D超音波,它是篩檢胎兒異常最主要的工具,一般檢查主要是用2D超音波來檢查胎兒,3D/4D超音波只用來輔助檢查但無法取代2D超音波,2D超音波是平面的超音波,它的檢查就像電腦斷層的橫切面一樣,只要把探頭放在要研究的器官上方,即可快速的得到探頭正下方的切面,如果探頭和器官長軸平行就是縱切,垂直就是橫切,醫師必須要熟練精通2D超音波檢查。

      什麼是3D超音波呢?3D是指把一連串2D超音波的平面影像組合成一個體積,就像一顆水果可以平行切成很多水果片,反過來很多平行水果片也可以組合成一顆水果,2D超音波探頭放在要研究的器官上,只能得到縱切面和橫切面(探頭要精準原地旋轉90度);但是3D探頭是把一連串鄰近的平面影像組合成一個體積,所以我們可以同時看到縱切面、橫切面、冠狀切面(冠狀切面是利用電腦組合而成)(參考圖1),當2D超音波探頭放在身體的正上方,我們只能做縱切和橫切,冠狀切面是切不到的,除非把探頭移到身體的側邊(參考圖2),所以3D超音波就是掃描一個體積的資料進去電腦,操作者可以利用這些資料,經由操作者需要的縱切面、橫切面、冠狀切面來研究他想研究的部位,這是3D超音波的精髓。

      目前我個人覺得3D可以應用在脊椎的檢查及顎裂的檢查,理由是在檢查脊椎時很難一節一節檢查,因為胎兒會動,檢查完上一節,下一節就移動位置,所以需要把脊椎分兩段掃進電腦(分上段和下段),利用移動矢狀切面的參考點,看橫切面參考點後方的脊柱弓(posterior lamina)是否裂開,可以移來移去,很像電動玩具,此時孕婦也可以起來一起觀察,不需躺在檢查台。(參考圖3)

      檢查兔唇只要2D就足夠了,用3D只是浪費時間,80%的兔唇會合併顎裂,發現兔唇再檢查顎裂用2D也行,但是沒有兔唇要檢查顎裂就是很大的學問(參考圖4和圖5: 圖中胎兒沒有兔唇,有顎裂),因為此時的顎裂只是影響到軟顎(soft palate),一般很難產前診斷,此時也許3D就派上用場(參考圖6至圖11),診斷單純顎裂有一個技巧是胎兒的舌頭會向上跑到鼻腔後方。 

               圖6至圖11是3D的操作心得分享 

     圖6 :原始3D一開始的切面

     圖7 :移動X平面的參考點選擇Y平面有明顯的對稱結構 

     圖8 :移動Y平面的參考點到明顯對稱結構的中間線上任何一點

     圖9 :再回X平面,旋轉X軸到發現胎兒臉呈矢狀切面,可以看到上顎骨 

     圖10-11 :此時移動X平面的參考點在上顎位置來回,看看相對應的橫切面和冠狀切面

      寫完這篇文章,很怕造成同業的困擾,再次強調2D才是最重要且基本的檢查,3D只是用來輔助檢查,無法當常規檢查。就像門診不可能擺一台電腦斷層在旁邊一樣的道理。
 
     這是個人經驗,不代表一般醫療水準,也請勿做為訴訟依據,以免無謂困擾
 
 
 
 
 
 
 
28-1
圖1 
 
 
28-2
圖2

 
 
28-3 
圖3
 
 
 
28-4
圖4
 
28-5
圖5
 
 
28-6
圖6
 
 
28-7
圖7
 
 
28-8
圖8
 
 
 
28-9
圖9
 
 
 
28-10
圖10
 
 
 
28-11
圖11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