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II
     新生兒心臟超音波 - 實況錄影 II  2014. 7. 11.

       賴錫鉅

        以下是新生兒心臟超音波的實況錄影,這是2013年5月在本院出生三天的 case,他的開放性動脈導管還沒關閉,在超音波下(胸骨旁短軸切面)可以明顯的看到開放性動脈導管(PDA)(出生滿4天如果動脈導管還沒關閉,必須吃藥治療)及開放性卵圓孔(PFO)(肋骨下切面),這個影片大約有10分鐘,共檢查26個項目(附圖3)。因為檔案很大,分成3段。⋯⋯ 

     第2段是胸骨上切面(Suprasternal view)

此段內容可以看到無名動脈分出右頸和右鎖骨下動脈(Inominate artery bification),可以排除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造成血管環,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左側主動脈弓分出三條血管及降主動脈,可以排除主動脈狹窄。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 
   妊娠高血壓 
    2014.8.8. 
     賴錫鉅 

    我本身專攻胎兒超音波檢查及高危險妊娠,但是我避免處理它,預防(它發生的併發症)勝於治療一直是我的原則。懷孕時期合併高血壓就是一種高危險妊娠,這種妊娠高血壓,它會造成孕婦和胎兒嚴重的併發症,早期診斷,控制血壓,選擇適當時機生產是最好的治療方法。 

    妊娠高血壓常發生在懷孕20週以後,胎兒的營養來自胎盤,當胎盤的功能不好,為了提供足夠的營養給胎兒,血壓必須一直升高,讓更多的血液送到胎盤(胎兒成長過程需要大量血液供應)。所以妊娠高血壓的原因來自於胎盤,治療妊娠高血壓不能只著眼於治療高血壓這個症狀,因為高血壓是結果不是原因,懷孕後期如果血壓太高,例如收縮壓大於160 mmHg,舒張壓超過110 mmHg,就是嚴重的妊娠高血壓,此時就得考慮中止妊娠,否則有可能胎死腹中,及母親發生嚴重併發症。

    妊娠高血壓可能引發子癲前症、子癲症,產檢時每次都要量血壓和檢查尿蛋白,就是要及早發現妊娠高血壓的cases給予適當的治療,這些懷孕引起的疾病,它影響到腎臟會造成蛋白尿,影響到肝臟則造成凝血功能不佳(凝血因子是在肝臟合成的),容易產後大出血。尿蛋白是指尿液裡有蛋白質(正常狀況下腎臟會回收蛋白質到血液裡),蛋白尿代表腎臟功能出現問題,蛋白質流失,因為滲透壓的關係,水分就無法留在血管中而跑到組織間液,流到組織裡造成孕婦水腫,所以蛋白尿和水腫常合併發生(也有一些正常孕婦只是單純水腫)。

    追蹤妊娠性高血壓的cases還要注意孕婦的血小板,如果血小板低於10萬代表她開始產生溶血的反應了,這有可能是一種極危險的HELLP症候群(HELLP syndrome)前兆,它是指發現溶血(hemolysis, H)、肝臟酵素升高(elevated liver test, EL)、血小板數目減少(low platelet count, LP)。

    妊娠高血壓的孕婦如果合併蛋白尿或水腫就是子癲前症,如果再出現抽筋的症狀就是子癲症,要發生子癲症之前很多cases會出現以下3種症狀:頭痛、視力模糊、右上腹部疼痛,出現這些症狀要馬上住院接受治療。這3個症狀中視力模糊最危險(我值班時曾經遇過1個case,她在抽筋前發現自己無法撥打電話,因為她看不清楚鍵盤),其次要注意的是頭痛的症狀 , 最後是右上腹部疼痛的症狀。

    出現以上這些嚴重的症狀,要中止妊娠而不是給頭痛藥,也不是降血壓,必須盡快讓孩子生產出來。因為生產才是決定性的治療方法。生產完不代表警報解除,因為產後24小時內依然有機會產生HELLP 症候群,甚至曾經有產後第五天才發生的案例報告。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3
      回首來時路 -I   2014.4.26.

       學習胎兒心臟超音波的心路歷程 

         賴錫鉅

      1994年當時我是住院醫師第三年,剛完成高層次超音波訓練(我的恩師是林明德醫師、謝淑玲小姐),年底參加由謝豐舟教授與謝景璋教授舉辦的亞太胎兒心臟超音波講習,會中邀請的主講人是美國費城賓州醫院的Dr. Ludomirsky與Dr. Huhta,因為當時英文不太好,胎兒心臟超音波又剛入門,所以我聽不太懂;好險我認識了坐在我旁邊的陳豐霖醫師(我們都坐在第一排),因為陳醫師他聽得懂,所以稍微向他請教後,更覺得胎兒心臟超音波很重要,因為這場演講的關係,開啟了我學習心臟超音波的這扇窗,會中我還認識了謝凱生醫師,我認為自己應該更積極的跟他們學習。

      1995年利用為期1個月的外訓時間,我到高雄榮總見習小兒心臟超音波的操作過程(基本上學習胎兒心臟超音波必須由小兒心臟入門,因為照小兒心臟超音波前,可以先從肛門塞鎮定劑,讓小孩睡著,比較好照超音波,但是胎兒在媽媽肚子裡,一直在活動,是無法受外面控制的,比較不好照),所以我建議要學胎兒心臟超音波,要先學會照小兒心臟超音波。

      我要感謝在高雄榮總的三位貴人:謝凱生醫師、陳豐霖醫師、劉萬雄醫師;我南下幾乎都是遇到劉醫師看超音波的時段,所以我跟著劉醫師的時間最多(從他身上挖到最多小兒心臟超音波技術),經過1個月的見習,我學會小兒心臟超音波的基本超作技巧,但是當時還沒有機會照胎兒心臟超音波。

      直到1996年8月,我到李茂盛婦產科診所服務,在那裡的半年中,我開始練習胎兒心臟超音波,每天中午我會約診一位孕婦,條件是我免費幫忙照高層次超音波,她們則讓我練習照胎兒心臟超音波,剛開始的前兩個月,我們都很辛苦,我一個case常常要看30分鐘以上,孕婦躺得腰痠背痛;兩個月後我開始小有突破,一個case大約看15~20分鐘就可以完成,為了再精進自己的實力,這期間我又到台中榮總看曾振志醫師、台安醫院賴重光醫師操作胎兒心臟超音波;1997年我到美國賓州天普大學進修,在那裡又遇到Dr. Ludomirsky(1994年亞太胎兒心臟超音波講習主講人之一)。

      1998年回國後,我開始照胎兒心臟超音波,但是當時還不普及,一般婦女也還不了解產前照胎兒心臟超音波的重要性,我只針對照高層次超音波的孕婦,增加胎兒心臟超音波的檢查項目,1999年12月,我到員林服務,針對我自己的病人,開始照胎兒心臟超音波,排除先天性心臟病。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 
  懷孕初期校正預產期是必要的
 
     2014.2.11.
      賴錫鉅


    今年2月8日一位初期懷孕的孕婦到本院產檢,照超音波後胎兒大小是CRL1.59 公分(頭頂到屁股的長度),所以依數據換算後該孕婦懷孕八周又一天,再根據產檢當天的日期(2/8日),校正她最後一次月經日為12月12日,而正確的預產期是9月18日;假設我沒幫她校正預產期,只根據最後一次月經日期12月5日(孕婦告知)來預估她的預產期,則她的預產期會是9月11日。她的預產期9月18日和9月11日兩個日期差了7天整。


    為什麼需要校正預產期呢?因為如果沒確實校正預產期,則本來以為的預產期會是9月11日(其實她的預產期是9月18日),當孕婦以為預產期是9月11日時,過了9月11日如果沒有產兆,她會開始焦慮不安,校正預產期不但可減輕她的焦慮,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催生。


    這個case的最後一次月經為何要校正為12月12日?一般我們醫生算周數以月經28天為基準,如果孕婦的月經週期不是28天,那預產期的估算就會失準,因為這位孕婦的月經周期較長(平均35天),所以受精日期會延後。


    校正預產期最好的懷孕周週數是第8~第9週(最晚不要超過第10週),大於10週校正就比較不準確了;在我的門診,懷孕8~9週的孕婦一定會幫她校正預產期,避免不必要的催生。


    還有一種狀況是 - 孕婦本身月經週期不規則,那我們也可根據10週前胎兒大小來預估孕婦的預產期。本人遇過一位初期懷孕的孕婦,她想知道受孕日(因為她有好幾個男友),本人就是用這種方法,推算出她的受孕日。


    像她這種情況要如何推算受孕日呢?舉例來說,如果孕婦照超音波後,看來週數是8週又一天,醫生會往前推6週又一天,那天就是受孕日,受孕日在醫學上相當於懷孕二週。


    校正預產期的另一個好處是避免不必要的安胎,例如本來以為懷孕34週,經過校正確認已懷孕36週,就不需要積極的安胎。

    綜合以上所述,校正預產期除了可避免產婦及家人不必要的擔憂,更可以避免非必要的催生和安胎。
 
 
 
 
 
 
 
 
 
 
4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一位小鎮醫師的心聲 2011.9.22
 
       賴錫鉅

     日前有一則社會新聞,有一位老人跌倒在路上,旁邊有多台車子經過,沒有人願意停下來協助他,最後被一位剛從地下室上來的駕駛因為沒看到而輾斃,大家都在問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冷漠,是因為怕惹禍上身嗎?怕被家屬誤以為自己把他撞倒而不敢伸出援手來嗎?

    最近本院有一位自然產後大出血的案例,孕婦是第二胎,待產過程很順利,生產也很順利,但是在產後就是子宮一直出血,用了收縮劑和壓迫止血也是無效,接生的醫生是本院最優秀的前輩醫師,第一時間馬上輸血,他眼看病人快休克,馬上施行子宮切除手術,因為太緊急,連家屬同意書都沒簽就開下去了,開完刀總算情況穩定了再後送教學醫院繼續觀察治療。接生的醫師是一位很負責的醫師,在轉院的過程也是親自陪同,當天下午5點多生產,這位醫師到凌晨兩點多才回家,事後也常去探望這位產婦。

    我心想還好這位產婦指定這位前輩醫師接生,如果是遇到別人,是否能如此度過最危險的情況。事後,家屬還到本院找這位前輩醫師質問很多問題,態度很不好,還放話要找議員來談,讓這位前輩醫師很難過,從此不太願意再接受指定了。

    我在想當天的情況如果這位前輩醫師直接轉院,而沒有立即開刀,也許病人在轉診過程中就走掉,如果前輩醫師選擇立即開刀,但病人依然無法救回來,這兩種狀況都不是醫師的錯,但是病人家屬是不是要灑冥紙抗議了呢?幸好前輩醫師處理得很好,很有勇氣,技術又很好,可是前輩醫師似乎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讓他很受傷。

    如果有一天,熱情的醫師不再熱情了,這個社會會變成怎樣?現在的年輕醫師不敢選擇這種高風險的科,就是看到這些糾紛讓他們卻步。

    再回到之前的社會新聞,如果下車去幫助這位老人的人,不僅不會被誣告,而且得到社會的鼓勵,我相信會有很多人願意停下來幫助這位老人。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
 懷孕過程性行為殘留精液於體內可能導致早產

      2014. 2. 7
       
賴錫鉅
 

     2014二月四日(大年初三)本人值班遇到一個case:孕婦懷孕25週、第一胎、早期子宮收縮(之前產檢狀況良好)。

     問診得知孕婦大年初二到宜蘭遊玩,感覺肚子怪怪的,馬上到當地診所檢查,醫師告知孕婦她的子宮頸已張開,而且產道已可摸到水囊(羊水囊)產婦隨時會生產,於是她馬上搭救護車回員林,初三凌晨到本院住院安胎;我幫她照超音波後,確認懷孕25週估計體重950公克,子宮頸已張開 3公分,水囊已到產道,我告知孕婦這個狀況一定會早產,只是時間早晚問題,考量本院無早產兒加護病房,所以把她轉教學醫院住院安胎。

     依本人多年行醫經驗,遇過類似狀況(早期子宮頸張開), 於是主動詢問產婦前幾天有無性行為?產婦告知初一有性行為,先生沒戴保險套而且精液留在陰道內,當然不能就把這類早產(早期子宮頸張開)均歸因於此,雖然教科書沒有提到懷孕中早產和性行為的直接關係,但是我認為精液裡含有前列腺素,它就是一種墮胎藥,所以性行為中精液留在體內基本上就如同服用墮胎藥,我把這類經驗提出,主要是要提醒孕婦:懷孕過程中性行為最好戴上保險套。

 

回目錄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
   懷孕早期必須先排除子宮外孕
       2014.2.15

        賴錫鉅

    今年2月15日一位患者因為月經過期求診,我幫她驗孕後(尿液驗孕)證實她懷孕;她只記得最後一次月經是12月底,過期快兩週了,我馬上再幫她照超音波,看看子宮內是否有妊娠囊(妊娠囊就是以後小孩發育的地方),照超音波找到妊娠囊的目的,是要排除子宮外孕(所謂子宮外孕是指有懷孕的事實,但懷孕的位置不在子宮內),如果確認懷孕組織在子宮內,在正常懷孕狀況下,基本上可排除子宮外孕。如果孕婦不是自然懷孕,例如吃排卵藥,打排卵針,或者是做試管嬰兒,雖然機率很低(小於1/10,000)但是還是有子宮內外同時懷孕的可能性,所以超音波看到子宮內懷孕,不能100%排除子宮外孕。


    接下來討論子宮外孕的相關問題 :我們醫生有一個不成文規則--只要是尚未停經女性,因為月經異常或者腹痛來看診,就要懷疑有可能懷孕,只要懷孕就要想到子宮外孕的可能性。有些未停經的女性來看診,告知此次月經量少或腹痛,這類狀況一定先驗孕,確認懷孕後,再照超音波確認:是否因子宮外孕造成月經異常或腹痛(即使月經來,只要流量跟平常不同,也有可能懷孕,所以還是要驗孕)。

    當然受精卵著床在子宮中間是最好的位置,但是只要著床在子宮內,都叫子宮懷孕;最常見的子宮外孕位置是輸卵管,因為卵子和精子受精的位置在輸卵管,之後受精卵會慢慢向子宮內移動,受精後7天要移動到子宮內著床才是正常懷孕;如果受精卵移動速度比較慢(例如輸卵管部份阻塞或是輸卵管受傷過,導致受精卵在輸卵管內移動速度變慢),它就無法順利到子宮內著床,反而在輸卵管著床,造成子宮外孕。

    另外一種外孕狀況是著床位置在子宮角(它位於子宮內邊緣),子宮角是子宮的一部份,又稱為子宮角懷孕,但是著床在這個位置比在輸卵管更危險,因為子宮角在子宮的邊緣,這種懷孕破掉的時間點會在懷孕約10週前後,所以出血量較多,孕婦會有生命危險。

    如果在門診確定懷孕了,但是超音波又照不到妊娠囊,應該怎麼辦?醫生的標準作業程序是抽血驗懷孕指數(beta HCG) 。一般而言,懷孕指數大於6,000,腹部超音波就照得到妊娠囊,懷孕指數大於1,000,陰道超音波就可以看到妊娠囊;如果門診當天這兩種超音波都看不到妊娠囊,就要抽懷孕指數,但是若懷孕指數小於1,000,這兩種超音波都看不到妊娠囊是正常的。

    假設這個case這次門診驗出懷孕指數600,那就約6天後回診(每隔48小時懷孕指數會增加一倍,所以6天後懷孕指數是4800),可以用陰道超音波來找妊娠囊,照了照音波後,有可能發生以下各種狀況:

1.在子宮內看到妊娠囊,可排除子宮外孕
2.還是看不到妊娠囊,就要強烈懷疑是子宮外孕,要繼續追蹤
3.如果病人伴隨內出血,又在輸卵管看到懷孕組織,就是子宮外孕
4.如果她沒有內出血,在輸卵管也沒看到懷孕組織,就還不能斷定是子宮外孕,隔2天再抽一次懷孕指數

    子宮外孕在輸卵管,造成輸卵管破裂出血,必須手術(可用腹腔鏡手術),但是如果是子宮角懷孕,一但子宮角裂開會大出血,造成生命危險。

    綜合上述,女性如果月經過期一定要先驗孕;確定懷孕後要照超音波,確認妊娠囊是否在子宮內,以排除子宮外孕;如果超音波還是看不到妊娠囊,一定要繼續追蹤。
 
 


*圖片右下角文字說明:
GS-妊娠囊
 
5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
  唐氏症篩檢   2014. 3. 10.
 
         賴錫鉅
 
         正常人類的染色體是23(46),唐氏症的發生是第21對染色體多了一個(21對有3個染色體),共有47個染色體,唐氏症兒出生可以存活,但是伴隨智能不足等問題,對家庭是個沈重的負擔。除了智能不足,50%的唐氏兒合併先天性心臟病,所以本院在懷孕22週會安排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所以配合唐氏症篩檢,可以再篩檢出50%的漏網之魚(四種唐氏症篩檢敏感度無法達到100%);舉例來說,第二孕期的四指標唐氏症篩檢敏感度80%以上,藉由產前心臟超音波檢查可以再篩檢出10%,兩相配合之下,敏感度就提升為90%

 

       唐氏症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是造成先天智能障礙的主要因素之一,所有孕婦都可能懷唐寶寶,不可輕忽唐氏症篩檢的重要性。

 

       以下我們就來討論唐氏症篩檢方式,在醫學上我們把懷孕過程(40)分成三個孕期:

 

第一孕期-13週又6

第二孕期-1426

第三孕期-2740

 

      目前唐氏症篩檢共分為四種:

 

  

篩檢時間

  

敏感度

  

  

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

11~13週又6

抽血檢查(free beta-hCG

/PAPP-A)及頸部透明帶

82%~87%

胎兒姿勢必須配合(臉部朝上脊椎朝下,呈平躺姿勢-看鼻骨)

NT 2,600

第二孕期二指標唐氏症篩檢

15~20

抽血檢查(項目共兩項),不需要胎兒姿勢配合,量胎頭寬度即可

60%~65%

NT 800

第二孕期四指標唐氏症篩檢

15~20

抽血檢查(項目共四項),不需要胎兒姿勢配合,量胎頭寬度即可

80%~83%

NT 2,200

非侵入性三套染色體篩檢

10週以後

敏感度高,僅次於抽羊水(羊膜穿刺)

99%

僅限單胞胎

NT 24,000

 

 

*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的困難度是胎兒姿勢要配合,才能清楚測量頸部透明帶的厚度,姿勢不理想則無法測量。

 

*頸部透明帶:胎兒頸部後方組織與皮膚間的空隙,大部份正常的胎兒都可看到透明帶(2.5mm以下),唐氏兒的透明帶明顯較厚。

 

*第二孕期二指標的抽血檢查項目:AFPbeta-hCG兩個血清值的濃度。

 

*第二孕期四指標的抽血檢查項目:AFPbeta-hCGuE3inhibin A 四個血清值的濃度。

 

*本院收費標準僅供參考,不代表其他醫院收費標準。  

                                         

 7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
   抽羊水檢查  2014. 3. 19

      賴錫鉅 

       抽羊水的適應症(什麼樣的情況下需要建議孕婦抽羊水?)有三種:

* 第一種是高齡產婦(孕婦的年紀大於34歲)

*第二種是小於34歲的低齡產婦,唐氏症篩檢(母血篩檢),檢測結果是高危險群(唐氏症機率大於1/270)

*第三種是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異常(例如先天性心臟病)

    以上這三種適應症,醫生會建議孕婦抽羊水來檢查胎兒染色體是否異常。

    本院抽羊水所使用的針為20號脊髓穿刺針(spinal niddle),長度為9公分,抽羊水的理想週數是16-18週,以本人行醫經驗認為18週是最理想的週數(羊水最多最好抽),超過20週比較不好抽(胎兒較大,周邊的空間相對較小),而16週以前則羊水太少;羊水是胎兒的尿,胎兒每天解尿在自己周圍形成羊水,他每天再把羊水喝回去再度解出來,所以我們在胎兒時期每天都在實施尿療法。

    為什麼抽羊水可以檢查染色體異常?因為胎兒皮膚上的細胞會脫落到羊水(尿液)裡,抽羊水的原理就是連同羊水把表皮細胞一起抽出來,再去培養找出染色體,進而檢查染色體是否異常,理論上表皮細胞染色體跟全身其他細胞染色體基因是一樣的,但也有小於1%的例外,就是所謂的基因鑲嵌型(mosacism)(體內細胞和表皮細胞有一些差別),不過機率非常低,所以抽羊水的準確度還是高達99.9% 。

    目前抽羊水的技術必須在超音波的引導下完成,一般我們使用超音波角度大約調整在70°左右(扇形面積角度),但是抽羊水時針是從旁邊進入,所以要把超音波的扇形角度調到最大(約80°),而且要放大,針跟肚皮呈60°方向進入羊膜腔,在超音波下可以清楚的看到針的方向和軌跡;抽羊水的方向要朝胎兒的腳,不可朝頭部,因為萬一扎到胎兒手或腳比較沒關係,但是不能扎到胎兒的眼睛,還要盡量避開胎盤,因為容易出血,但是如果胎盤正好在子宮前壁,扎針時醫生也要選擇胎盤最薄的地方。

    抽羊水有沒有風險呢?根據統計,抽一針造成流產或破水的機率是1/1000、抽第二針的機率是1/500、抽第三針的機率是1/250,以我的經驗 95% 一針就可抽到羊水,如果遇到第二針又抽不到羊水的狀況,我一定停止,安排下次再抽,所以我的建議是如果孕婦當次抽羊水不順利(第二次還抽不到),就擇日再抽。

    羊水檢查分兩種:

*第一種傳統染色體檢查-檢查23對(46個染色體)
費用 NT 8,000(衛生署補助NT 2,000) 2014年12月修訂費用 NT 8500元(衛生福利部補助NT 5000元)

*第二種是基因晶片檢查-檢查大片段基因缺失(基因晶片 檢查技術可以把染色體放大30倍,檢查基因有無斷裂或增加)
費用 NT 18,000 

    舉例來說,如果一片樹林裡應該有46棵樹(成23對),第一種檢查就是要確認是否有46棵樹(成23對),而第二種基因片段檢查要進一步看出每一棵樹的數枝有無斷裂;但是我們不可以只做第二種基因晶片檢查,那就像只放大看樹枝有無斷裂,而不檢查有沒有46棵樹,所以第一種傳統染色體檢查是必須的,而且它就可排除唐氏症。
 
 
 2018年4月17日補充說明:
 
   隨著晶片的進步, 目前的趨勢是晶片慢慢會取代傳統染色體檢查,因為晶片可以檢查傳統染色體無法檢查的,傳統染色體能檢查的,晶片幾乎都可以。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
 孕婦弓漿蟲(Toxoplasma gondii)感染  
         2014. 3. 30.
      賴錫鉅

    弓漿蟲(Toxoplasma gondii)是一種細胞內的寄生原蟲,可以感染大部份的冷血和溫血動物,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但貓科動物是最終宿主。大多數的人感染了弓漿蟲病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是孕婦感染了弓漿蟲病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死亡等後遺症,所以喜愛飼養寵物的育齡婦女,應對弓漿蟲病有基本的認識,做好預防措施,才能放心準備生育。

    如果你懷孕了,做了弓漿蟲檢測IgM為陽性,不需終止妊娠,要進一步鑑別診斷以釐清是懷孕前或懷孕中感染,因為懷孕前感染是不會影響胎兒的。接下來我們來了解如何鑑別診斷:

1. 弓漿蟲病必須靠血清抗體檢測來診斷,主要測的是IgG及IgM兩種抗體
2. IgM在感染後5天開始上升,並在1至2個月內上升至最高點,隨即快速下降,少數患者仍然可以在數年內測得到IgM,有3%的患者甚至終生都測得到。
3. IgG在感染後7到14天開始上升,約在3至6個月達到最高點,通常終生可以被測到,代表意義為曾經被感染過
4. 鑑別診斷:

    *IgG及IgM皆為陽性:表示最近感染或偽陽性(代表事實上非陽性,但被誤以為陽性),那要如何判斷是最近感染或是偽陽性?可在2~3週後重測一次IgG及IgM,如果IgG抗體titer上升四倍以上則表示是最近感染。

  *IgG為陽性,IgM陰性:表示曾經感染過,目前是健康的

  *IgG陰性,IgM陰性:表示從未感染過

5. IgG親和力檢測(IgG avidity test):如果avidity很高(很高代表是好的),則表示至少感染5個月以上了,感染時間越久,其值越高,也越安全。
6. 抽羊水時間:懷孕18週以上並且感染超過4週時抽羊水,直接測羊水中是否有弓漿蟲感染(用PCR方法),太早抽會有偽陰性的可能。
7. 超音波:懷孕24週、28週及32週檢查胎兒腦室周圍是否有鈣化點,腦室是否有擴大的情形。

    今年1月8日本院一位懷第1胎、22歲的年輕孕婦,她做了TORCH檢查(包括弓漿蟲、德國麻疹、巨細胞病毒 、疱疹四種感染的檢測),其中只有弓漿蟲IgM陽性,其餘檢測皆正常,因為弓漿蟲是法定傳染病,本院馬上通報疾病管制署,為了慎重起見(避免檢測結果是偽陽性),本院於1月25日再幫孕婦抽一次血(檢測IgG、IgM),檢測結果IgG、IgM皆為陽性,同時疾管署也分別在1月28日,2月12日幫孕婦抽了兩次血,檢測結果與本院相同,均為陽性(各項日期、結果條列在後),患者在懷孕18週時(2月28日)本人也建議她到彰基抽羊水(陳明醫師),直接檢測羊水中是否有弓漿蟲感染(蟲體DNA的PCR),3月10日本院再幫孕婦抽第三次血,檢測結果IgG、IgM一樣又是陽性(各項日期、結果條列在後)
 
    根據本院完成的三次抽血報告,本人判斷的結論是:患者以前曾經感染過弓漿蟲症,目前已經有抗體,她不是近期感染,IgM的陽性是偽陽性,這就表示孕婦是健康的,對腹中胎兒沒有影響,後來疾管署的結論也和本院一樣

    *此case在本院各項檢測日期條列如下:

2014,1,8 (第一次抽血)
Toxoplasma gondii-IgM:陽性

2014,1,25(第二次抽血)
Toxoplasma gondii-IgG:陽性 (25.3 Iu/ml) (大於3即為陽性)
Toxoplasma gondii-IgM:陽性 (0.69) (大於0.6即為陽性)

[彰基]2014,2,28(抽羊水檢測PCR) (孕婦當時懷孕18週) :羊水報告正常

2014,3,10(第三次抽血)
Toxoplasma gondii-IgG:陽性 (22.7 Iu/ml)
Toxoplasma gondii-IgM:陽性. (0.67)

  根據本院檢測數據:此患者IgG沒有升高且一直維持陽性,最可能的診斷是曾經感染並已產生抗體(3%的患者終生都持續IgM陽性)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各項檢測日期條列如下:

2014,1,28 (第一次抽血)
Toxoplasma gondii-IgG:陽性
Toxoplasma gondii-IgM:陽性
Toxoplasma gondii PCR:陰性

2014,2,12(第二次抽血)
Toxoplasma gondii-IgG:陽性
Toxoplasma gondii-IgM:陽性
Toxoplasma gondii -IgG avidity(IgG avidity test)親和力試驗:陰性 (陰性代表高親和力)
  疾管署結論:此患者以前曾經感染,已經產生抗體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