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高層次超音波的美麗與哀愁 - III
     如何避免過度診斷VSD - I
        2015. 4. 26.
           賴錫鉅

      2015年3月23日週一晚上的門診,我幫一位28歲第一胎懷孕22週的孕婦照胎兒心臟超音波,一開始放上探頭:心臟心尖四腔室切面(apical four chamber view)就發現心室中隔有一個缺口(附圖1. 2.),一度以為是心室中隔缺損(VSD),但是接下去看其他切面都沒有問題,於是我請孕婦兩天後再看一次,3月25日的檢查都沒有發現異常(附圖3. 4.),所以證實我兩天前一開始看到的缺口(懷疑VSD)是過度診斷(偽陽性),我的結論是胎兒的心室中隔缺損(VSD)不會只出現在心尖四腔室面(apical four chamber view)。

      過度診斷會給孕婦及家屬帶來很大的壓力,有可能孕婦會因此到處求醫,因為有人起了頭,第二個醫師如果沒有絕對的把握,一般不太敢推翻前面的醫師,道理很簡單,講沒問題會給自己帶來壓力。

 

      心尖四腔室面常常會看到疑似VSD的缺口是因為超音波沒力了(drop off),只要轉個角度(從 apical four chamber 轉成 subcostal four chamber )就可以避免VSD的過度診斷,我的經驗是長軸、短軸及五腔室切面才是診斷VSD最重要的切面,因為這三個切面彼此垂直,就像立體空間的XYZ平面(附圖5)。五腔室面累似四腔室面,四腔室面稍微向頭側傾斜即可得到五腔室面(可以看到主動脈從左心室出來),我的經驗是如果四腔室面看得到VSD的話,長軸〈或五腔室面〉加短軸一定看得到,有一半以上的VSD四腔室面看不到,但是長軸〈或五腔室面〉加短軸有機會看得到。這裡所說的長軸和短軸是胸骨旁長軸和短軸切面(parasternal long axis view and parasternal short axis view)。

 

       因為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不一定是仰臥,有可能是側躺,也有可能是趴著,因為姿勢不一樣,單單四腔室面又可以分成兩大類(附圖6.)

1.Apical four chamber view(附圖7.8.)和 Basal four chamber view(附圖9.):(這兩個切面彼此相反,apical 從前面進入,basal 從背部進入)

2.Subcostal four chamber view(也有人稱作 four chamber 的 long axis view):如果右心房和右心室同時在上面就是從前面進入的 subcostal four chamber view(附圖10.11.12.13.),如果是左心房和左心室同時在上面就是從背後進入的 subcostal four chamber view.

 

補充資料:

1. 有人問我parasternal long axis 和 five chamber view的區別,從射入點而言parasternal long axis是longitudinal而five chamber 是coronal,從影像上的區別是long axis看不到右心房(RA),但是five chamber view可以看到RA。這個觀念是翁志遠先生教我的,很感謝他。

2. Long axis view 如果是經由parasternal 射入,看到的aorta(主動脈)是平躺的,如果是經由apical射入,看到的aorta是直立的,影像結構是一樣,只是旋轉90度,apical long axis view的優點是可以診斷很小的AR(主動脈逆流),因為aorta的血流會和射線平行。這個觀念是林秀玲PHD技術員教我的。

 

回目錄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3-10

53-11

53-12

53-13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2
   高層次超音波的美麗與哀愁 - II
     胎兒輕微腦室擴大如何諮詢- I
       2015. 4. 19.
         賴錫鉅

      2015年4月4日週六的下午門診有一位初診的孕婦來看診,她的年紀是33歲,目前是第一胎懷孕25週,她和先生一起進來,我感受到她們的煩惱,她告訴我:她想諮詢胎兒腦室擴大的問題,她被告知胎兒右側腦室1公分(cm)寬,她很擔心小孩是否有問題,上網看到一篇我寫的文章(第39篇高層次超音波的美麗與哀愁 - I),她覺得跟她的情況很類似,所以想來給我看看。

      經過超音波的檢查,我發現胎兒的右側腦室大小大約0.82 cm ~0.92 cm(圖 1. 2.),我直覺是沒有問題,但是基於慎重起見,我還是建議她抽血做TORCH的檢查(參考第9篇,第12篇和第39篇文章),因為她已經在教學醫院做過自費的高層次超音波,除了腦室1公分之外沒有其他發現,所以我給她的建議是28~34週再看一次即可,這對夫妻要離開診間時,看到先生的喜悅,我的內心是快樂的。

      胎兒腦室一般均值(mean)是7.6 mm,標準差(SD)是 0.6 mm,所以我們會用10 mm當分界線,相當於超過均值4個SD來定義腦室擴大,還有學者再細分10~12 mm屬於輕微(mild),13~15 mm屬於中度(moderate),大於15 mm 屬於嚴重(severe),也有學者只分兩大類10~15 mm屬於mild,大於15 mm屬於severe,我個人認為只要大於10 mm 就要小心應對。目前大部分的學者是用 10~15 mm 屬於輕微型(mild),本篇文章所說的輕微型就是小於15 mm的腦室擴大。

      面對胎兒腦室擴大的case,我認為最重要是正確的量測,要找到標準切面(圖 3.),注意兩個重點:

1. at the level of the frontal horns and cavum septi pellucidi

2. at the level of the glomus of the choroid plexus

      找到標準切面,接下來是垂直於側腦室長軸,量內側到內側的寬度,永遠記得是 inner to inner edge (圖 3. )。

      當你發現胎兒腦室輕微擴大時,一定要再去尋找是否合併其他異常,所謂禍不單行,根據這篇文章(圖 4.)的資料,一開始只有診斷單純輕微腦室擴大的cases,再去詳細做高層次超音波,會有13 % 的機會找到合併其他異常,因為如果合併其他異常,預後會比較不好。

      胎兒腦室輕微擴大的cases定期追蹤是必須的,尤其在28~34週務必再看一次,根據統計有 16 % 的機會腦室會繼續變大,這些cases的預後會比較不好。

      胎兒腦室輕微擴大的cases ,染色體異常的機率是 2.8 %,所以抽羊水檢查是合理的,針對唐氏症而言,看到輕微腦室擴大:唐氏症機率提高9倍。

      胎兒腦室輕微擴大的cases要抽母血驗是否有TORCH的感染,除此之外如果有懷疑胎兒腦內出血(ICH),還要抽母血驗是否有不正常的抗體(anti - human platelet antigen antibody ),要診斷是否腦內出血,MRI 檢查是有它的價值。

      胎兒腦室輕微擴大的cases即使其他檢查(包括MRI)都正常,也就是單純型輕微腦室擴大(isolated mild ventriculomegaly),新生兒出生以後仍然有11 % 會有神經發展的延遲(neurodevelopmental delay),對照沒有腦室擴大的新生兒是 3.4 % ,還是有明顯的提高,這是令人感到挫折的。

      胎兒腦室輕微擴大的新生兒需要在 1 歲時做MRI的檢查,目的是排除腦部白質是否有問題( white matter),因為有可能1歲以前是正常的。

      胎兒腦室輕微擴大的新生兒需要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持續追蹤到至少 6 歲,以利提早發現問題,例如注意力缺乏和過動等(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s),才能早期接受適當的教育輔導。

      我要感謝李文車醫師介紹我研讀這篇英國的 Dr Melchiorre 寫的文章(圖 4.),這篇文章是整理90篇有關於胎兒腦室輕微擴大的文獻(圖 5.)再加上作者的研究心得,這篇文章是2009年發表的,我想介紹給同業朋友做參考。

 

回目錄

 

52-1

 

52-2

 

52-3

 

52-4

52-5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1
  產後證實有小四
   新生兒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的診斷
    2015. 4. 11.
     賴錫鉅

      2014年以前我無法產前診斷胎兒是否有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因為這條血管是主動脈弓分出來的第四條血管,所以我個人習慣稱呼它小四,正常情況下,主動脈弓只有分出三條血管,供應右手的右側鎖骨下動脈是從第一條的inominate artery分出來,因為inominate artery位於右側,所以正常的右側鎖骨下動脈不會造成血管環的問題,但是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是從身體的左側出來,從後面繞過氣管和食道,所以有可能造成血管環的問題,有可能造成氣管和食道的壓迫,請參考第33篇第40篇文章。

      2014年我學會產前診斷小四這條血管,陸續我診斷了好幾個案例,越來越有把握,我發現要產前診斷這條血管其實不難,請參考第34篇第41篇文章。

      2014年產前診斷有小四的胎兒陸續出生,到目前為止,產後新生兒心臟超音波都證實產前的診斷沒有錯誤,所以我越來越有信心,沒有過度診斷的情況發生,醫學上我們是用沒有false positive來形容。

      附上2015年4月11日新生兒診斷有小四的錄影(兩分鐘看兩遍)(產前胎兒心臟超音波已經診斷有小四),新生兒診斷的技巧是:

1. 利用胸骨上切面(suprasternal view)進入

2. 從新生兒頸部中間偏左先找到主動脈弓分出三條血管的第一條,即是右側的inominate artery。

3. 沿著inominate artery向右上方走,此時探頭需旋轉90度,如果有看到inominate artery呈現 y 字型的分支,表示有正常的鎖骨下動脈從inominate artery 分出來,就沒有小四。

4. 如果inominate artery看不到 y 字型的分支,只看到inominate一直往上走,就要懷疑有小四,一般新生兒可以很容易看到小四的distal end和inominate artery 呈平行排列,新生兒無法看到小四的proximal end從主動脈分出來,這一點是和胎兒心臟超音波不一樣,胎兒心臟超音波是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小四從主動脈分出來,原因是胎兒時期肺部是沒有空氣,所以不會造成阻礙。(空氣會阻礙超音波的檢查,水有助於超音波的檢查)

      我要感謝教我看小兒心臟超音波的翁志遠先生,劉萬雄、陳豐霖及謝凱生醫師,他們給我很多的指導,參考我的第13篇第14篇第18篇文章。

 

回目錄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50
   胎兒貧血如何診斷-- 測量胎兒中腦動脈的PSV
     2015. 4. 4.
      賴錫鉅

      2013年5月12日我參加台灣周產期醫學會舉辦的進階產前篩檢新知研討會,會中有邀請中國醫藥大學何銘醫師演講先天性感染篩檢最新的知識,演講中有提到孕婦感染微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因為這個病毒有可能穿過胎盤感染胎兒,這個病毒會影響胎兒紅血球的製造,而造成胎兒嚴重貧血,進而造成胎兒全身水腫。

      如何診斷胎兒貧血呢?我們可以不必抽臍帶血就能得知胎兒是否嚴重貧血,可以測量胎兒中腦動脈收縮期的最高血流速度(middle cerebral artery peak systolic velocity , 簡稱MCA- PSV),如果MCA-PSV超過中間值的1.5倍(1.5 MoM),就表示胎兒有貧血的問題,MCA-PSV越高貧血越嚴重。

      聽完何銘醫師的演講,我開始研究胎兒中腦動脈的PSV, 胎兒中腦動脈的PSV中間值(Median)是隨著懷孕週數增加而增加,參考附圖1,我個人找到一個規律,把懷孕30週時中間值約 40 cm/sec當參考值,30週以上每增加兩週中間值加 4 cm/sec,30週以下每減少兩週中間值減 3 cm/sec,中間值的1.5 倍就是該週數診斷貧血的依據,腦中有數字概念就不用一直查表。

      知道胎兒有可能貧血時,我們接下來要大約估計胎兒的貧血有多嚴重,可以利用胎兒中腦動脈PSV的MoM的數值去對應胎兒血紅素(Hb)的MoM是多少,參考附圖2,我個人利用內插法,自己標出幾個參考點,從圖中我們可以大約得到當血流PSV的MoM是1.5時,對應的血紅素(Hb)MoM大約是0.67,當血流MoM提高到1.8時,對應的血紅素(Hb)MoM下降到0.5,所以血流速度越快,貧血越嚴重,當我們得到胎兒血紅素的MoM是多少時,就可以查表得知胎兒的血紅素的數值是多少,參考附圖3,因為不同週數的胎兒血紅素的中間值是不一樣的,隨著週數增加而增加。

      我很佩服美國的Dr Mari寫的這篇文章(附圖4~11),他從1987年開始研究中腦動脈的血流到2005年發表這篇文章,經歷了18年的時間,在1987年的年代是沒有彩色超音波,他利用胎兒頭部的greater wing of the sphenoid bone 當參考點去量中腦動脈的血流速度,比我們現在用彩色超音波困難多了,隨著彩色超音波的問世,他教大家如何很輕易的測量這條血管(附圖12),我想把這篇文章介紹給有興趣的同業朋友。

 

回目錄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0-10

50-11

50-12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9
   安胎不一定是恰當的行為
    經由NST診斷胎兒貧血的案例
     2015. 3. 21.
      賴錫鉅

      懷孕早產一直是婦產科無法避免的難題,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滿37週就不算是早產,因為胎兒肺部已經成熟,37週以前都是早產兒,在早產兒中我們習慣再以2000公克分成兩大類,一種是2000公克以上的早產兒,這些早產兒一般都不會有特別的後遺症,但是2000公克以下就比較麻煩,體重越輕越多問題,一般來說33週就有2000公克以上,所以懷孕34週以上的孕婦如果因為腹痛來就診,我不一定非要安胎不可,有些孕婦的胎兒體重過重,估計體重甚至已經來到2500公克,這些cases我個人認為如果太積極安胎,有可能導致胎兒過重,日後反而無法自然生,我內心一直有一種信念,生命本身會自己找尋出路,也許胎兒意識到如果太大,反而造成日後的問題,所以他選擇提早出來,我們實在沒有必要阻擋他,除非我們能證明留在子宮內比生出來更好,所以我個人認為安胎這個醫療行為適可而止,我選擇傾聽上天的聲音。

      2009年7月我遇到一位29歲第一胎懷孕34週又6天的孕婦,孕婦因為下腹痛在本院診治,我發現胎兒監視器(NST)的胎兒心跳圖型很怪,呈現Sinusoid pattern (正弦型態)(附圖1.2.3.4.),和正常的型態就是不一樣(附圖5.),我懷疑胎兒有嚴重貧血,所以我幫孕婦照超音波,胎兒估計體重是2479公克,胎盤也沒有發現異常,子宮也沒有呈現強直性收縮,和其他醫師討論以後,我决定幫孕婦實施剖腹產手術,新生兒出生體重2460公克,膚色蒼白,哭聲微弱,血紅素(Hb)是5.6 g/dL(新生兒Hb正常值是17~18 g/dL,10 g/dL 以下要考慮輸血,5.6 g/dL 是屬於嚴重性貧血),小兒科診治以後决定轉至教學醫院輸血,新生兒經過輸血及其他檢查和治療,在教學醫院住了一個月平安出院。

      我常常回憶這個case,如果當時我沒有幫她剖腹產而採用安胎的方式,我認為有可能胎死腹中,所以安胎要很小心,生命會尋找出路,我們不能墨守成規,以為是要幫他,結果反而害了他,最近幾年我學會用超音波診斷胎兒貧血,利用胎兒中腦動脈的 PSV(peak systolic velocity)的數值,可以算出胎兒的血紅素(Hb)大約是多少,我會在下一篇詳述。

 

回目錄

 

49-1

 

49-2

 

49-3

 

49-4

 

48-1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8
  高層次超音波系列-2(胎兒中腦動脈的應用-1)
     懷孕超過預產期如何評估胎兒是否Ok ?


       2015. 3. 7.
         賴錫鉅

 

      每個準媽媽只要超過預產期(40週),都會開始擔心怎麼還不痛,可能會開始坐立難安,最常問的問題是胎兒是否平安?需要催生嗎?

 

      我的處理模式是先看看她的預產期是真的過期嗎?因為很多孕婦在懷孕初期沒有校正預產期(參考第4篇文章),我會要求她懷孕8週左右的超音波照片,幫她先確定預產期。如果預產期真的超過了,我再來評估小孩是否需要催生,在41週以前我通常不會建議孕婦要催生,除非以下的狀況:

1.胎兒估計體重很大,擔心越放越大。
2.胎兒的情況讓我擔心有可能胎死腹中。

 

      在評估胎兒狀況最常用的是胎兒生物理學檢查變數(BPP -Biophysical profile),但是BPP的檢查需要30分鐘,我個人認為在門診的有限時間不是很洽當,可能只能挑其中的三項,NST(非壓力性胎兒測試,俗稱胎盤功能檢查)(參考附圖1.2.)和羊水量和胎動次數(NST裡可以檢視胎動次數)。

 

      2015年2月23日的門診,有一位39歲第一胎的孕婦來檢查,孕婦的預產期是2月22日,預產期是經過校正過的,所以當時的週數是40週又1天,我的檢查是看超音波的羊水量和幫孕婦安排NST檢查(附圖1.2.)及估計胎兒體重(附圖5),如果這三項都沒有疑慮,一般會約三天後回診即可,如果羊水量很少或者NST的胎兒心跳變異性不好,我會加做中腦動脈和臍動脈的都卜勒檢查,我的目的是要檢查胎兒是否有救腦現象(brain sparing effect)(參考第29篇文章),因為這個case是高齡初產婦,所以我還是幫她檢查這兩條血管的阻力PI值,中腦動脈的PI值是1.19(附圖3),臍動脈的PI值是0.92(附圖4),中腦動脈的PI值除以臍動脈的PI值是1.19/0.92,結果是1.29,只要大於1就是正常,沒有救腦現象,所以更加放心。

 

      胎兒正常狀況下臍動脈的阻力PI值是小於中腦動脈的PI值,如果胎兒狀況變差時,胎兒會為了救命,會讓血液都流向腦部,所以中腦動脈的阻力PI值會下降,此時臍動脈的阻力PI值會大於中腦動脈的PI值,這就是所謂的brain sparing effect,我把它翻譯成救腦現象,此時要考慮終止妊娠,否則會走向更糟糕的不可逆情況,就是腦部的血流減少了,此時中腦動脈的阻力PI值上升(diastolic 下降造成),此時中腦動脈和臍動脈的PI比值又回到正常值(大於1),但是情況是更糟,因為已經連腦都不救了,提出這個觀念不是要混淆之前的說明,只是想強調檢查不能一次決勝負,而是要追蹤並且多方驗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我曾經想過腦部有前、中和後腦動脈,為什麼外國的學者偏偏獨愛研究中腦動脈,我個人的解讀是因為這條血管最容易檢查,只要把血流調低到18 cm/sec,你要不看到它也很難(附圖6.7.)。

 

      上述的這位孕婦於2月26日自己痛起來而至本院待產,家屬向我說,她們很感激我沒有幫孕婦催生,覺得我很符合她們希望的自然原則,其實我是有所本,並不是我膽子比較大,這個case於2月27日因為胎頭骨盆不對稱施行剖腹產,母女均安。

 

        這是個人經驗,不代表一般醫療水準,也請勿做為訴訟依據,以免無謂困擾。

 

 

 

回目錄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47
  高層次超音波系列 1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VACTERL association
      2015. 2. 26.
       賴錫鉅

      2007年8月23日我遇到一位懷孕23週又3天的初診孕婦(大陸新娘),孕婦當時是23歲第一胎,她之前的檢查是在中國大陸,在大陸的產檢沒有異常發現,當天檢查胎頭兩頂骨間徑(BPD)是24週又3天,胎兒姿勢是扒著而且週數已經很大,只能做一般的產前檢查,當天的抽血檢查血紅素 Hb: 9.4 g/dL,血球體積MCV 68 fL,懷疑有地中海型或缺鐵性貧血之外,沒有其他特別的發現, 9月7日我幫孕婦做胎兒心臟超音波篩檢,發現胎兒有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於是我幫她安排9月10日抽羊水和轉診至教學醫院做進一步的諮詢,這位孕婦也有回本院繼續產前檢查,這個過程我們也有發現胎兒的左側腎臟不明顯,但是羊水正常,表示胎兒的腎臟功能至少一邊是正常的,後來這位孕婦是在教學醫院生產,因為考慮胎兒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原因,新生兒後來被發現同時有左手前臂少一根骨頭(radius),左側腎臟沒有發育,脊椎椎體發育不完全,懷疑是VACTERL症候群。

      所謂VACTERL 症候群就是:

V : vertebra (脊椎)
A : anus(肛門)
C : cardio(心臟)
T : trachea(氣管)
E : esophagus(食道)
R : renal(腎臟)
L : limb(四肢)

      懷孕過程的產前檢查,當我們發現有上述的一種異常時,就要考慮有可能合併其他異常,所以常常會有禍不單行的情況發生,我常常遇到懷孕24週以後才來給我看診的孕婦,這時候我壓力很大,原因是我要跟她說實話,她已經錯過最適當的檢查週數(參考第6第10篇文章),讓她睡不著,還是要粉飾太平,反正異常的機率也不高,我常常陷於這種掙扎,面對一些孕婦,她以為產檢看越多醫師越有保障,我的壓力更大,因為她以為給我看過一次,就一切OK,我真的越看越害怕,其實沒有一個醫師是神,能夠一次决勝負,即使後期看很多次也無法彌補之前漏掉的黃金檢查週數。

      我相信真理越辯越明,所以我不喜歡打模糊仗,經過這個case的教導,每次產檢我都會很誠實的向孕婦說明我當天只看什麼,有一些孕婦她以為每次產檢都是全部檢查一遍(所謂的高層次level II超音波檢查),其實她錯了,一般的產檢只是level I(參考第23篇文章),前些日子我遇到一位上一胎有水腦的case,她這一胎也是後期才給我看,我實在不忍心粉飾太平,硬著頭皮幫她看我能看的,看了很久,有患者抱怨等太久,我實在沒力多做解釋,其實我內心是不想解釋,因為我想看有緣人就好。

      有一篇國外的文章提到如果高層次超音波沒有問題的case,胎兒心臟超音波會有問題的機率大幅下降,其實從禍不單行的角度不難理解這個邏輯,反過來看,如果胎兒心臟超音波發現問題,一定要抽羊水和檢查高層次超音波,因為心臟是體內最重要而且最複雜的器官之一,就像一台車子的引擎,如果引擎出問題,其他結構也很有可能有問題,但是心臟正常不代表其他器官都正常。

      去年我研究肛門,今年研究食道,我發現學無止境,附上造物者的傑作。圖1.2.是肛門,圖3.4.是食道。

         這是個人經驗,不代表一般醫療水準,也請勿做為訴訟依據,以免無謂困擾。

 

回目錄

 

 

47-1

 

47-2

 

47-3

 

47-4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46
   胎兒心臟超音波最常見的盲點--心室中隔缺損 ( VSD )

      賴錫鉅 2015. 2.15.

      胎兒心臟超音波做的越多,越會發現不可能診斷所有的先天性心臟病,其中最常見的盲點是心室中隔缺損(VSD),還好漏掉的部分是比較小的VSD,一部分的VSD(如膜周部VSD)有很大的機會自行關起來,不能關起來的部分VSD目前可以透過心導管把VSD封閉,不必接受很大的開胸手術,也有部分的VSD需要用開心手術把破洞補起來,我常想會漏掉的VSD是否就是上帝不要醫師提早診斷免得被終止妊娠,因為這些小缺陷應該可以被治癒的。

      2014年12月16日下午看門診時,嬰兒室護理人員告訴我有一位出生兩天的新生兒有心雜音(小兒科醫師例行檢查時發現),希望我幫忙看新生兒心臟超音波檢查,於是在餵完奶滿一小時,我就幫這位新生兒照心臟超音波,探頭一放⋯⋯上去,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VSD,還好破洞只有0.4公分左右,做完心臟超音波,我自己也用聽診器聽聽看,我發現雜音很小,幾乎聽不出來,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先天性心臟病會被漏診,即使定期的打預防針,小兒科醫師都有例行性的聽診情況下依然是如此,要診斷先天性心臟病只有藉由超音波才可以準確又迅速。

      Review這位新生兒的產前檢查,媽媽有給我看過胎兒心臟超音波,當時是26週(這位媽媽是後期才來本院產檢,所以無法在22週又4天最好的檢查週數檢查),當天的檢查紀錄是除了短軸切面(short axis)不清楚之外,其他切面都是OK的,short axis不清楚的原因是肚皮阻力比較大(肚皮比較厚)及週數較大(胎兒趴著機率比較高),雖然我當時很努力看了很久,但是我只能說短軸應該OK。

      也許有人會質疑既然無法百分百診斷先天性心臟病,為什麼還要花錢去看胎兒心臟超音波,我認為胎兒心臟超音波主要的目的是藉由產前診斷提供即時的救援機會(參考第15篇文章),如果是重大的複雜性心臟病或是合併染色體異常可以提供家屬做最適當的處理(參考第14篇第36篇文章),重大的先天性心臟病我贊成終止妊娠,但是小的心室中隔缺損,如果產前診斷出來,真的是會讓孕婦和家屬天人交戰,所以很小的VSD被漏掉也許也是天意,如果孕婦的肚皮脂肪比較厚會漏掉的VSD size會較大,比較不厚的孕婦漏掉的VSD size會比較小,出生以後的VSD的大小是胎兒時期的3倍大,所以新生兒看到很明顯的VSD,不能因此來責備為何胎兒心臟超音波把它漏掉,因為胎兒心臟超音波是比新生兒心臟超音波多了一層媽媽的肚皮,而且胎兒的姿勢是動來動去,就像打飛靶和打定靶是不一樣的,我個人覺得胎兒心臟超音波的困難是新生兒心臟超音波的兩倍。

      我在胎兒心臟超音波的領域耕耘了18年 ( 從1996年取得婦產科專科醫師開始 ),我每天還在執行這個檢查,我發現每天都有一點點的小進步,我常常告訴孕婦醫師其實很渺小,我懂的東西還是很少,我只是抱著一顆謙卑的心,不斷的自我要求向前行,我會持續的學習,提供我能提供最好的服務,如果還是漏掉,我相信天意如此,在行醫的路上,我信奉觀世音菩薩,人永遠無法勝天。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45
   肩難產-III  教戰守則  2015.2.9.

      賴錫鉅

         身為一位有執行接生業務的產科醫師而言,腦中一定要有隨時遇到肩難產的應變措施,為了讓自己可以常常拿出來複習,整理如下:

      第一步驟:

1. 求救 : 找麻醉科和小兒科人員,剛開始先嚐試gentle traction,如果膀胱漲要先導尿。

2. 大會陰切開 ( generous mediolateral episiotomy or episioproctotomy ) : 提供向下的空間。

3. 恥骨上方位置向下壓 ( suprapubic pressure )(附圖1) : 這個動作只需要一個助手,要找現場最資深的護理人員幫忙,要在normal downward traction of fetal head 時一起向下壓才能發揮效果,目的是讓卡在恥骨的前肩向下方移動,這樣一來,醫師的 down traction 才有效果,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一根木頭要運出城門,但是木頭卡在城門上面的門框,此時只有向下壓到城門的下面,再把地上的土壤挖掉一些( 會陰切開即是這個功能 ),配合一台車子向外面拉,醫師的工作就是車子向外拉,護理人員的工作就是把木頭向下壓到城門下方,如果沒有護理人員配合,會造成木頭根本出不來,因為木頭被城門卡住。

4. The McRoberts maneuver ( 附圖1) (1983年) : 此動作需要兩位護理人員幫忙,一邊一位,充分的彎曲大腿至產婦的肚子,這個動作的原理是讓sacrum變得較直 (相對於 lumbar vertebrae ) 和恥骨聯合 (symphysis pubis )向產婦頭側旋轉,雖然這個動作並沒有增加骨盆寬度,但是恥骨聯合向頭側旋轉有利於卡住的前肩出來,這個動作做的越好,醫師向外拉的需要力量可以較小,併發症就可以減少。

大部分的肩難產只需第一步驟即可,如果第一步驟失敗,才需要第二步驟。


      第二步驟 :

1. Woods corkscrew maneuver ( 附圖2 )(1943年) : 像旋轉軟木塞或拔螺絲釘的動作,向胎兒前面旋轉後肩180度,讓兩邊的肩膀從一字型變成圓形,有利於釋出前肩。

2. Rubin maneuver ( 附圖3 )(1964年) : 和Woods相反是推前肩,但是原理是一樣,讓兩邊的肩膀成圓形。

第二步驟又失敗,才採用第三步驟。
 

      第三步驟 :

1. 先拉出後面的手臂 ( Delivery of the posterior arm ) (附圖4) : 拉後臂的技巧是要讓上臂經過胎兒胸前,讓肘關節呈現彎曲,再拉胎兒的手,這樣手臂比較不會骨折。

2. 打斷胎兒的鎖骨( clavicle )或肱骨 ( humerus ),再嘗試分娩。

第三步驟又失敗,才採用第四步驟。
 

      第四步驟 :

這個步驟我認為是沒步了,只好死馬當活馬醫。

Zavanelli maneuver (1985年) : 這個方法是把胎頭推回產婦的陰道再施行剖腹生產,這個動作需要三個技巧 :

1. 胎兒臉朝上或朝下 ( occiput anterior or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 。

2. 使用皮下注射250 ug Terbutaline 子宮鬆弛劑。

3. flexes the head and slowly pushes it back into the vagina

Zavanelli maneuver 有很高的新生兒死亡率和腦部受傷,也有子宮破裂的報告,所以原則上是持保留的步驟。

      我個人認為避開肩難產才是王道,產前檢查最後的階段要很注意胎兒的估計體重,如果很重則要注意頭(BPD or HC)的參考周數和肚子(AC)的參考周數是否一致,如果肚子的參考周數很明顯大於頭的參考周數,例如超過兩周,就要很小心,我個人會要求孕婦再抽血驗是否有妊娠性糖尿病(不管她28周時糖尿病篩檢是否正常),除此之外,我會看胎兒的肚子周圍是否有一圈很厚的皮下脂肪(超音波呈現白色的一圈)。

      這些檢查只有在平常才能夠完成,如果一位產婦臨時陣痛來待產,因為子宮收縮的影響,是無法正確的評估,所以肩難產常發生在生過很多胎的孕婦,因為醫師和孕婦都把自然生產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很注意胎兒的估計體重,再加上待產時產程進展很快(因為是經產婦),所以讓值班醫師常常措手不及,我寫下這些心得,是想讓自己常常溫故知新,也提供給同業做參考。我曾經問過很多前輩醫師的經驗,有兩點我想提供給大家,一點是小孩的頭出來時,不急著做動作,先看小孩的臉轉向右邊或左邊再順勢而為,另外一點是向下拉才有空間,我知道遇到時是很慌張,所以平常就要演練一下手勢,求救永遠要列為第一動作。

      以上的參考圖皆來自Williams Obstetrics,這本書是產科醫師的聖經。( 附圖5 )
 
 
 
 
 
 45-1 
 
45-2
45-3
 
 
 45-4
 
 
45-5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4
  肩難產- II 臂神經叢受傷 ( brachial plexus injuries )

     2015.1.25.

       賴錫鉅

      肩難產故名思義就是頭出來了,身體卻不出來,正常情況是頭過身就過,所以產科醫師此時會採取一些手法幫忙胎兒出來,為了避免低估肩難產的發生率,所以有學者提出用60秒來判斷是否肩難產,如果頭出來了,經過60秒身體還沒出來就是肩難產,正常生產的平均值是24秒,肩難產平均值是79秒,肩難產發生率是0.6~1.4% (2002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數據)。


      1998年Gherman有一篇文章分析285位肩難產的個案:

1. 2/3 有短暫性臂神經叢受傷(transient Erb brachial plexus palsies)

2. 38% 有鎖骨骨折(clavicular fractures)

3. 17% 有肱骨骨折(humeral fractures)

4. 1位 新生兒死亡

5. 4位 有持續性臂神經叢受傷(persistent brachial plexus injuries)


      1994年有一篇文章統計了10896位新生兒(參考附圖1)

1.肩難產發生率 0.9 % (不管體重)

2.出生體重大於4500公克,肩難產發生率 19 %

3.出生體重4001~4500公克,肩難產發生率 5.4 %

4.出生體重3501~4000公克,肩難產發生率 1 %

5.出生體重3001~3500公克,肩難產發生率 0.3 %

6.出生體重小於或等於3000公克,肩難產發生率 0 %


      1993年有一篇Nocon的文章提出肩難產的個案出生體重只有2260公克,所以不要以為只有大小孩才會發生肩難產。毫無疑問,小孩越大,肩難產機率越高,尤其孕婦患有糖尿病發生率更高,有一篇文章研究妊娠性糖尿病發生肩難產的機率是 7 %,看到這些國外的文章,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美國的醫師這麼大膽敢冒肩難產的風險而不直接採取剖腹產呢?原因是他們發現如果直接剖腹產的話,需要多開超過1000個剖腹產及多花費數百萬美元才能避免1個持續性臂神經叢受傷的個案,多開1000個剖腹產有可能衍生出相關的併發症,所以(2002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有以下的結論:

1.大部分的肩難產是無法準確的預測和預防。

2.針對大體重胎兒實施引產或選擇性剖腹產是不合宜的。

3.針對糖尿病孕婦胎兒體重超過4500公克或沒有糖尿病孕婦胎兒體重超過5000公克採用計劃性剖腹產是可以考慮的。


      我個人覺得美國人的處理方式我們只能做參考,因為她們的體型跟東方人不一樣,也許我們需要保守一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台灣有不理性的醫療糾紛,國外可以接受肩難產是產科的合理併發症,也不是醫師造成的,醫師是基於救小孩必須要處理的步驟而可能產生的合理後果,如果連有經驗的產科醫師都會被告,那麼有一天,我們的產婦有可能需要產婆來接生,大家會以為醫師有油水可以告,其實錯了,產科醫師賺的是血汗錢,我們為什麼剖腹產率會比歐美高的原因也是在這裡,因為醫療糾紛讓大家不願意去承擔風險。

      有一位婦產科朋友,他是一位很有經驗的前輩,他遇到一個新生兒臂神經叢受傷的個案,產婦是第一胎,產程進展很順利,接生過程也沒有上述的肩難產,但是家屬還是來找他麻煩,他很灰心也很挫折,他告訴我他不會再接生了,我為他找到了一篇1981年的文章,這篇文章的內容是作者Hardy統計了36位臂神經叢受傷的新生兒,只有10個cases有肩難產的報告,36個cases有2個cases還是剖腹產的新生兒,作者的結論是臂神經叢受傷有可能是在接生以前或陣痛以前即發生,有可能在肚子裡即存在,所以即使剖腹產仍然會有臂神經叢受傷的可能,而這些受傷是無法在出生前預測,2002年和2003年都有學者提出相同的見解,在這裡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臂神經叢受傷可以區分成三種

1.受傷在C5和C6有時候到C7(C是頸椎神經),醫學名詞是Erb or Duchenne paralysis ( Erb 麻痺 ),症狀是上臂抬不起來,但是小孩的手指頭還可以動,這是最常見的。

2.受傷在C8和T1 ( T是胸椎神經 ),醫學名詞是 Klumpke's paralysis,症狀是手指無法抓因為動不了,上臂可以動。

3.以上兩種合併,此時上臂和手指都動不了,是比較嚴重的。

  大部分臂神經叢受傷會在13個月內自行康復,只有極少數需要開刀把神經接起來。

  此文章內容,都是來自於產科聖經Williams Obstetrics ,這本聖經已經再版很多次,我前後買了兩本,第二本是第22版 (附圖2 )。
 
 
 
 
 
 
 44-1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