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產前診斷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 IV 
      小四教學片 2015.1.1.

        賴錫鉅

      2014年12月30日再看一次前一天晚上診斷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的case,孕婦和先生一起來,經過充分的說明,他們選擇抽血做NIFTY檢查(非侵入性三套染色體檢查)以排除唐氏症。

      因為當天胎兒的姿勢實在很配合,所以小四看的很清楚,把影像錄起來和同業分享,回首來時路,自己的學習過程很緩慢,希望年輕的同業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學到最多的東西。

      判斷小四的技巧 :

1.位置在肺靜脈進入左心房的切面再高一點點。

2.flow速度調25cm/sec,此時整個螢幕都是flow,所以解剖位置要先搞清楚。

3.小四從主動脈弓的末端出來,在氣管後方由左到右,血管可以一路追蹤到胸腔的周邊,可以看到右側鎖骨下靜脈和它併行。

4.小四的速度30~60cm/sec,波形要排除上腔靜脈的可能,動脈的的特色是pulse,靜脈的特色是continuous.

5.最重要是要有耐心。
 
     這是個人經驗,不代表一般醫療水準,也請勿做為訴訟依據,以免無謂困擾。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0
    產前診斷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 III
      2014.12.31.

       賴錫鉅

       2014年12月29日週一晚上門診很忙碌,門診中有安排兩位胎兒心臟超音波,其中一位有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我很怕過度診斷,於是我安排孕婦隔天再看一次,實在太忙了,我實在沒有時間跟這位孕婦充分的說明,只有請她先去看我寫的相關文章,忙到晚上10點半門診才結束,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這位case,回到家趕快再查一遍相關的資料,我的結論是要建議她抽羊水或抽母血做NIFTY檢查(非侵入性三套體染色體檢查),理由是需要排除唐氏症。

      根據英國Dr Allan的統計(附圖1.2.),正常的新生兒-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的機率是1.5%,唐氏症的新生兒-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的機率是20%,所以看到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胎兒患唐氏症的機率提高13倍,Dr Allan收集了11位產前診斷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的cases(沒有合併其他異常),她發現1位患有唐氏症,1位胎死腹中,其他9位出生是正常,沒有其他發現,11位有1位  讓我很擔心,這篇文章收集的個案數太少,我認為應該沒這麼嚴重。

      1996年取得婦產科專科醫師以後開始練習看胎兒心臟超音波,做了18年的胎兒心臟超音波(18年磨一劍),一直到今年才會診斷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最近半年來我發現了3個案例,看100個胎兒心臟超音波大概會找到1個,我想請這位孕婦抽羊水或抽NIFTY應該不過分,前提是不要過度診斷。

      圖3和圖4是正常的右側鎖骨下動脈的位置和血流波形,圖5是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的血流(血流速度大約30~60 cm/sec),如果當你看到一條血管很像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一定要打都卜勒(doppler),確定它是動脈,如果你打到的血流是類似圖6的圖形,表示你看錯了,因為它是靜脈的血流波形,我個人覺得最容易犯的錯誤是把右側氣管後面的靜脈進入上腔靜脈(圖7)誤以為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上腔靜脈是三相性的波形,很容易被當成動脈,靜脈的特色是波形比較矮和胖。

      正常情況下,主動脈弓應該是只分出三條血管,而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是第四條分支,從左邊繞過氣管和食道,所以日後有可能會有血管環壓迫的症狀,但是大部分的患者是沒有症狀,參考我的第33篇文章。因為是不該有的第四條,我都習慣稱呼它小四。

    這是個人經驗,不代表一般醫療水準,也請勿做為訴訟依據,以免無謂困擾。

 

回目錄

 

 

40-1  圖一

 

40-2圖二

  

40-3  圖三

 

40-4  圖四

 

40-5  圖五

 

40-6  圖六

 

40-7  圖七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39
  高層次超音波的美麗與哀愁 - I
   胎兒腦室擴大 2014.12.27.

     賴錫鉅

    

      2014年6月23日週一晚上門診很忙碌,中間來了一位初診的孕婦,她32歲第一胎,當時懷孕週數是24週又1天,她和先生一起來,她告訴我她已經在某教學醫院做過高層次超音波,執行的醫師告訴她胎兒右側腦室擴大,大小是1.28公分(6月11日當時是22週又5天),她非常擔心又去台北某知名診所做高層次超音波,結果也是右側腦室擴大,大小是1.15公分(6月17日當時是23週又2天),她和先生很煩惱,有朋友介紹她來找我看看,於是我先簡單的看了一下胎兒腦部超音波(參考第27篇文章),我直覺的認為腦室正常大小,右側腦室大小是0.93公分(小於1公分就算正常),因為前面兩個檢查者都判定有問題,要我說正常,我需要再看一次,於是我要他們等我門診結束再詳細看一次,我不能因為看她而讓其他患者很晚回家,總算門診結束了,我可以很輕鬆的慢慢看這個case,慢慢看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有患者在外面等對我來說是一種壓力。

      檢查的過程中,我告訴這對夫妻,腦室其實是腦脊髓液占據的空間,腦室擴大不是疾病的診斷,它只是一個徵兆(sign),我們要去找為何會腦室擴大的原因才是重點,相對腦室擴大而言,我更重視腦室周圍的大腦皮質厚度夠不夠,因為大腦皮質的厚度才是決定性的關鍵,十多年以前我曾經遇過一位腦室擴大的胎兒,大小是1.3~1.5公分,我很擔心這個case, 我還拿她的超音波照片去請教台中榮總周明明醫師的意見,周醫師告訴我他的心得和看法,我很感恩,日後我在很多書上都看到一樣的說明,印證了他的看法。當年的這位胎兒出生後是正常的。

      看來看去我實在看不出胎兒有腦室擴大的情形,於是我希望下次再追蹤即可,但是一想到之前有兩個人認為胎兒有腦室擴大的情形,我還是健議她抽血做TORCH檢查(參考第9篇第12篇文章)和考慮抽羊水(參考第8篇文章)或NIFTY(非侵入性三套染色體檢查,參考第7篇文章),我提供我能想到的服務。這個case如果只給我看過,我可能不會建議這些檢查,因為我和這對夫妻都沒有這些罣礙。

      2014年7月1日這位孕婦回診,當天右側腦室0.96公分,大腦池0.99公分,胎兒心臟篩檢也是正常,我告訴這對夫妻日後不用再來,只要就近在某醫院產檢即可,他們還是願意遠道準時來給我看診,每次檢查我發現他們夫妻感情很好,心情都很愉快,已經看不到初診時的憂慮,孕婦只有抽血做TORCH檢查,他們不考慮抽羊水,TORCH的報告是正常。

      2014年10月2日這位孕婦自然產,生下一位健康男寶寶,體重3100公克,寶寶出院前我有幫他照新生兒腦部超音波,腦室正常。

      我個人覺得高層次超音波雖然有它的美麗,可以診斷很多的異常,但是也有它的哀愁,也會造成一些煩惱,如何讓美麗多一點,哀愁少一點,是需要歲月的累積和一顆謙卑的心,這一年來很高興有這兩本書(附圖)的陪伴,讓我很充實,很感恩。

 

回目錄

 

 

39-1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8
   產科醫師的壓力- I  產後大出血  2014.12.14.

        賴錫鉅 

     2014年11月29日這一天是台灣9合1選舉日,幾家歡樂幾家愁,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有壓力的日子,原因是我下午接生了一個第一胎的產婦,過程特別辛苦,產婦沒經驗不太會用力,需要護理人員幫忙壓肚子把胎兒推出來,一般生產我很少需要護理師幫這個忙,幸好經過大家的合作,產婦順利在2:28生下寶寶,緊接著在2:30胎盤也順利的出來,檢查完子宮內是否有殘留胎盤之後,我會習慣性的放一塊紗布壓迫子宮頸 (有兩個目的:一是壓迫子宮頸減少子宮頸出血,二是堵住子宮出來的血,讓我在視野比較清楚的情況下縫合產道的撕裂傷), 大部份的cases是縫合以後再把塞在子宮頸的紗布拿出來, 並清除積在子宮內的血塊,以利子宮收縮,如果子宮收縮良好,最後一個動作是肛診看縫線是否超過產道,並同時check是否有不正常血腫,如果都正常就可以收工,接下來只要注意是否有收縮不良導致產後大出血即可,產後大出血一般會發生在產後4小時以內,很少會超過產後8小時。

     在正常情況下,因為我已放一塊紗布在子宮頸壓迫,在縫合產道撕裂傷的過程不應該會有血下來攪局,可是這個case是血一直滲過紗布出來,讓我無法安心的縫合產道撕裂傷,我馬上知道這就是立即性產後出血(教科書是寫原發性產後出血,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這個名詞),有兩種可能原因,一是子宮收縮不良,另一種原因是子宮下段在流血,子宮下段因為缺乏肌肉組織,所以即使子宮收縮良好,仍然有可能流血,最有可能是產婦的體質,她的子宮下段太多靜脈叢,生產過程中新生兒經過導致這些靜脈叢出血,這個case是屬於後者,當我發現她是立即性產後出血,所以先不縫合產道撕裂傷,因為跟子宮下段出血比起來,它不會出人命,稍後再處理即可,我用雙手壓迫子宮的方法,左手從產婦的肚子向下壓,右手從產道進去,從子宮頸後面向上壓,累似把子宮握在兩手之間(附圖1.2.),圖上於產道之手是壓在子宮下段的前壁,很多年以前的一個清晨5點多,我接生一位產婦也是立即性產後出血,我的老闆陳鴻基醫師從家裡趕來醫院幫忙,他教我壓在子宮下段的後壁效果更好,有那一次的經驗,這一次就比較順手,除此之外我請護理人員幫忙塞兩顆cytotec到產婦肛門裡促進子宮收縮,同時備血以及打電話聯絡麻醉師及陳醫師回員林,說到這裡,我覺得自然產的case,我非常鼓勵打無痛分娩,因為無痛分娩是一種硬脊膜外麻醉,埋一條管子在硬脊膜外,疼痛時可以加藥,打一次藥可以撐2至3小時,如果遇到緊急狀況可以直接加藥就可以開刀,少掉很多麻煩,雖然用到的機會很小,最好都不需用到。

     就在雙手壓迫子宮20分鍾後,流血量變少了,於是請護理人員思妙幫忙從肚子壓子宮,子宮頸用三塊紗布壓迫,之後開始縫合產道撕裂傷,縫好以後再確認子宮下段是否還在流血,發現量雖然變少了,還是斷斷續續出來,於是繼續壓迫止血,這樣總共前後壓了50分鐘,確定止血了我又趕下樓看門診,原本2:30開始的門診拖延到3:45,我累了但是內心是有一點慶幸的,幸好不用開刀,看門診過程中都沒有人抱怨等太久(可能抱怨的都退掛了),我的病人都很nice,還會安慰我今天稍微看一下就好,我很感恩大部份的人是善良的。

     這個case一發現產後出血,馬上立即處理,所以流血不多,一開始大約600CC,我需要趕快壓迫子宮實在沒時間去收集並稱重,所以在產檢過程中我都會要求孕婦吃新寶納多或盼那普(含鐵量較高),給自己多準備一些血液的本錢,以備生產時可能遇到的出血風險,我發現血越夠的人越不會流血,貧血的人越容易流血。

     如果是一個醫師的診所遇到產後出血,最好的方式是在子宮內放止血水球壓迫子宮(附圖3),可能連備血都沒時間,盡快後送教學醫院。

     我來員林到這個月22日剛好滿15年,第一年看陳鴻基醫師和吳家榮醫師自己打腰椎麻醉再自己開剖腹產,我真是佩服他們,第二年我開始自己打腰椎麻醉,他們兩位醫師其中一位會在旁邊看我打並指導我,我如果打不上他們會馬上接手,第三年我自己打腰椎麻醉,他們其中一位只要在醫院即可,第四年他們只要在員林即可,慢慢的讓我學會單飛,這中間我也學會打硬脊膜外麻醉(無痛分娩的麻醉方式),這兩位前輩醫師教我很多麻醉及處理產後出血的技術,隨著頭髮白了,我的技術也成熟了,但是體力開始走下坡,這兩年我開刀都會請麻醉師幫忙,因為我想減輕自己的壓力,只要負責開刀就好。

 

回目錄

 

38  圖一

 

38-1   圖二

 

38-2  圖三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7
    大腸鏡檢查的心得 2014.12.07.

        賴錫鉅

      我8年前曾經做過兩次大腸鏡,分別在不同醫院,都是由直肛科醫師執行,檢查原因都是血便,一次做60公分,一次做到120公分,60公分那次是做到乙狀結腸還有部分降結腸,120公分那一次是做到大腸與小腸交界,也就是全部大腸全看到,所以我以為120公分才能全大腸都看到,其實這個觀念是錯的,不是進去的大腸鏡越長就代表做的深度越裡面,因為有可能只是在某個地方打轉。

      2014年12月3日我去高雄榮總腸胃科做大腸鏡,由我外甥女婿蔡峰偉醫師執行,做到大小腸交界只需75公分,我目賭整個過程,我沒有麻醉,因為我怕麻醉藥過敏,原來大腸鏡在腸子裡有一個把腸子抖直的技術,讓腸子不要彎來彎去,大腸鏡在腸內也是走直線減少旋轉,這樣與腸子接觸面積就會減少,也比較不痛,痛的原因是接觸引起的,做的過程不痛,但是做完以後,腸子裡充滿氣體讓我很不舒服,歷經一個小時才陸續由口和肛門排出,氣體排出以後我就去繳費,我去繳費以後才發現原來整個檢查過程健保才給付2628元。

      外甥女帶我去醫師眷屬住的宿舍,我發現停車場大部份的車子都很老舊而且是一般的國民車,外甥女告訴我高榮的醫師,如果能留下來待很久,大部份是很單純只想把事情做好的人,我很感動,這個社會還是有一群很敬業默默付出的人。

      大腸鏡檢查過程中,如果有發現息肉,要把它割除送檢,其實大腸癌大部份都是從息肉演變過來,如果都沒有發現息肉,日後大腸癌的機率很低,我自己有三個小息肉都在這一次的檢查過程中割除,割除的動作也很簡單,只是用一個小夾子把它剪下來,只會流一點點血,不需要去電燒止血。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
   產前診斷左心發育不全 : 一位年輕孕婦的眼淚
      2014.11.23. 
        賴錫鉅


      2014年9月26日有一位27歲懷孕13週的孕婦來看我的門診,這是她第一次懷孕充滿期待,她告訴我她在台中市產檢時,醫師告訴她胎兒的頸部透明帶比較厚,頭皮也有水腫,很有可能合併染色體異常,建議她16週要抽羊水檢查,她透過朋友介紹來找我,我當天看完的結論是不僅頸部透明帶比較厚和頭部周圍水腫之外,還看到胎兒的心臟可能是單心室,是一種很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她當場哭出來,原本是希望看我以後可以比較放心,她的先生和媽媽在旁邊安慰她,我告訴她:妳產檢的醫師是我的好友,他很優秀,妳可以繼續給他看,只要跟醫師提醒妳有給我看過即可。我實在不忍心她舟車勞頓。


      10月10日這位孕婦又來看我的門診,當時是15週,⋯⋯這次的檢查竟然頭皮水腫不見了,可是心臟還是有問題,很有可能是單心室,當天她給我的感覺是可以接受這個事實,她告訴我有沒有可能心臟還沒有發育好,也許過幾天心臟長好了,我感受到她比較不悲傷了。我告訴她可以上網查詢有關的網站,多一點了解再作決定,我也跟她說明日後小孩可能要接受那些手術。


      10月31日她第三次看我的門診,當時是18週,因為此時心臟比較大,我看得比較清楚,雖然胎頭兩頂骨間徑只有17週(BPD 3.99 cm),我看到心臟左心很小合併很大的心室中隔缺損,所以剛開始會誤以為是單心室,因此最終診斷應該是左心發育不全合併心室中隔缺損,它的預後和單心室一樣不好,出生以後的處理是把右心當左心用,把上下腔靜脈直接接到肺動脈進到肺臟行氧和作用再經肺靜脈送回心臟,再靠心臟收縮把血液送到全身,把右心本來該有的功能省下來,用來執行左心的功能,但是正常左心的結構像馬靴,右心的結構像傳統布鞋,布鞋無法像馬靴一樣持久而且耐用,早晚出問題。


      我很沉重的問她準備如何處理,她告訴我她捨不得讓她的小孩受這麼多苦,她這些日子已經想好要怎麼處理,只是想再讓我看一次,做最後的確認,此時我的眼淚也差點流出來,我多麼希望是我看錯了,因為今年初我也診斷一位相同的case,那位孕婦是住南投,也是其他醫師介紹來給我看,問我的意見,以前年輕的時候診斷出異常會很有成就感,覺得自己不簡單,隨著年紀漸長,我的心好像也變柔軟了,那一天門診結束,外面的天空好像也變得有點灰灰的感覺。
 
 
     這是個人經驗,不代表一般醫療水準,也請勿做為訴訟依據,以免無謂困擾。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35
    產科急症 - 胎盤早期剝離
      老兵不死,只有凋零

       2014.11.3.

         賴錫鉅

      2014年10月29日晚上10點門診結束已經沒力了,但是得接著值班到隔天早上8點半,待產室有三個待產,心裡想著半夜可能會很熱鬧,於是趕快到值班室睡覺儲備戰力,沒想到還沒睡著就接到待產室當班護士小姐的電話 - 有一位孕婦因為陣痛及落紅來院,已做完NST(胎盤功能及子宮收縮測試檢查)(附圖1),請我幫她檢查是否需要待產,到待產室看了這位孕婦,發現原來是我產檢的case,她是懷孕28週才來台灣的大陸籍新娘,她很有禮貌,10月25日來本院做例行產檢,當時是懷孕37週,胎兒估計體重是2826公克,她自訴有點痛及分泌物出來,請婆婆帶她來看醫生,先生還在大陸工作,我觀察她的表情還好,沒有很痛的感覺,判斷應該當晚還不會生,於是例行性的做內診,一內診發現子宮頸才開半指左右,但是流出來的紅(bloody show)顏色是不對的,是黑色的血水,我曾經遇過相同的case,這就是胎盤早期剝離,我告知要盡快施行剖腹生產,孕婦還告訴我她平常月經都是這種顏色,應該還好吧!婆婆也是嚇一跳,怎麼還沒待產就要準備開刀,經過簡短的說明,她們相信我的判斷,在準備進開刀房時,婆婆還告訴我,她覺得媳婦流出來的血真的不太對勁,希望我趕快開,在凌晨0點52分新生兒平安誕生,體重3000公克,哭聲宏亮,活動力很好,胎盤有將近1/4早期剝離,開刀進去就發現胎盤子宮側有不少黑色血塊,因為剛剝離就馬上開刀,子宮還沒呈現紫色區域(couvelaire uterus),真是太幸運了。根據文獻,剝離面積小於30%預後都很好,如果大於50%就不好,會有50%以上的胎兒死亡率。

      凌晨兩點才處理完這個case,三點到六點之間又處理了兩個cases,我已經筋疲力竭了,還好六點以後沒事了,可以入睡兩個多小時,我是一位有點神經質的人,半夜起來後就很難再入睡,常常都是躺在值班室床上翻來覆去,只好閉著眼睛休息,我可能不適合當接生的醫師,只要感覺一點風吹草動,我一定會再三檢查,我很佩服有些前輩醫師一躺平馬上入睡,而且可以睡得很熟,當了22年的婦產科醫師,到現在還是學不來這個本事。

      開完刀,我請小姐幫胎盤拍照(附圖2),正常的胎盤沒有血塊在上面,我們看到的是胎盤子宮側面,約1/4的面積有血塊在上面,此位置就是早期剝離的地方。

      回顧這個case,她沒有高血壓的病史,產前檢查也沒有特別的狀況,NST也是呈現正常的情況,子宮也沒有呈現胎盤剝離特有的強直性收縮,子宮還是正常收縮,只有內診時發現黑色的血水,特別強調她沒有破水,所以這種黑色的血水是要小心面對,我曾經聽王晴輝醫師講過一段話,內容是‘當你的腦中閃過剖腹產的念頭就剖腹產!當你的腦中閃過輸血的念頭就輸血!不要遲疑。’,年過半百以後,體力開始走下坡,我常想自己還能做什麼,在蔡志展教授鼓勵下,我找到了一條路,把自己的經驗寫下來,我沒有財力去參加一些知名的社團,我發現讀書是最便宜的娛樂,所以就自娛娛人。
 
 
以上是個人經驗,請勿做為訴訟依據,以免無謂困擾。當時筆者服務於員林陳鴻基婦幼診所
 
 
 
 
 
35-2
 
 
35-3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
    產前診斷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 - II 實況教學

       2014.11.1.


          賴錫鉅


         最近剛學(會聲會影)的軟體,很高興把所學用到超音波的錄影中,我自己錄旁白說明,對一個電腦白痴而言,真是一大突破,live and learn,【學】轉人生,真是樂趣無窮!

       這是個人經驗,不代表一般醫療水準,也請勿做為訴訟依據,以免無謂困擾。

 

回目錄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  

    產前診斷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 - I  

           2014.10.31.  

          賴錫鉅

 

      我的門診都有胎兒心臟超音波cases,雖然看的都是心超的cases,每天還是有一些小小的進步,最近半年我最大的進步就是 - 產前診斷胎兒是否有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10月25日的門診,有一位孕婦來給我看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過程除了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之外,沒有發現其他異常。

 

      我們體內最大條的血管就是主動脈,主動脈弓它會分出三條血管供應頭部及左右手臂,第一條叫做無名動脈,第二條叫做左側頸動脈供應左邊頭頸部,第三條叫做左側鎖骨下動脈供應左手臂(附圖1,2),無名動脈在正常狀況下要再分出兩個分支,一個是右側頸動脈供應右側頭頸部,一個是右側鎖骨下動脈供應右側手臂,如果第一條的無名動脈沒有分出兩個分支,它會是一路向上走形成只有右頸動脈以供應右側頭頸部,這樣一來,右手臂的血液來源就是靠主動脈弓的第四條分支-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附圖3),因為此條血管是從左側繞過氣管和食道供應右手臂,有可能會造成所謂的血管環壓迫到氣管和食道,壓迫到氣管則會造成血氧量較低影響學習,如果壓迫食道則會造成吞嚥的困難。

 

      2013年我做了518位新生兒心臟超音波檢查,總共檢查出有5位新生兒有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發生率約1%,和國外的報告一樣,2014年下半年開始嘗試產前診斷這條血管(我通常叫它小四),正常情況主動脈弓只有三個分支,三個分支都是在氣管前面不會造成血管環(附圖1),而小四它是從後面繞過氣管和食道,所以日後有可能造成壓迫的困擾(附圖3,4)。

 

     我在大學四年級時買了一套CIBA公司出版的圖譜(附圖5),直到現在還很實用,以下的附圖都來自這套圖譜,這套圖譜有10本,全身所有器官的正常和可能的異常都是用畫的,比照相還要清楚,作者是美國的Netter醫師(附圖6),每次翻開這套圖譜我都覺得應該先站起來立正再坐下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的一點點小成就都是仰賴前人的貢獻。

    

     這是個人經驗,不代表一般醫療水準,也請勿做為訴訟依據,以免無謂困擾

 

 

回目錄

 

 

 33-1圖1

 33-2圖2

 33-3圖3

33-4圖4

33-5圖5

33-6圖6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32

    3D/4D超音波-IV   4D的迷思  2014.10.12.

        賴錫鉅

      目前的婦產科醫療院所,常常標榜用4D做檢查,其實4D在婦產科領域有被誇大的現象,以為要有4D才是先進的診所,為了在市場上生存,大家競相購買4D的儀器,而忽略了產檢真正的目的,大家所熟悉的拍胎兒寫真,其實整個過程只是在照胎兒的臉,只能用來診斷是否有兔唇,而兔唇的診斷只要2D就足夠了,也許有人會提出拍4D可以拉近媽媽與胎兒的親子關係,這點我也認同,但是很多準媽媽會以為花了錢拍了4D,就表示胎兒沒有問題,這一點就大錯特錯,4D即使看到四肢都有,也只能說四肢表面正常,裡面的骨頭是否正常不知道,所以用4D看四肢遠不如2D,4D拍了胎兒的臉就代表臉部都正常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原因出在4D的臉是電腦經由內插處理把影像填滿,所以看起來正常不代表一定正常,在拍4D時常會看到頭部好像缺一塊組織,其實它是正常的,只因為這部分電腦沒有處理到,所以看似不正常不能說不正常,看似正常也不能說一定正常,既然如此,又為何要做4D呢?理由是4D準媽媽和家屬看得懂,所以拍4D應該定位在快樂的角度,如果2D診斷胎兒有兔唇,可以用4D展示給媽媽看,讓媽媽比較能夠懂醫師說的是什麼。

      在臨床上3D的用途遠大於4D(參考第283031篇文章),只是大家都把時間用在4D上,我個人覺得很可惜,常規的檢查還是要用2D,原因是檢查比較快速且準確,就像電腦斷層的橫切面一樣可以看到內部結構,醫師要精通2D超音波,所以不管多少D,我認為只有一個D是決定性的關鍵,那就是Doctor的這個D才是最重要的。

      以下的4D影片提供給大家參考,純欣賞。

 

回目錄

 

回分類目錄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