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 10 Sun 2017 22:31
memory 89 RAA U type with ALSA video 1861 2017 12
- Dec 10 Sun 2017 13:12
孕兒診所賴錫鉅醫師 180 回覆 “一位難過的媽媽” 的留言
180
回覆 “一位難過的媽媽” 的留言
2017. 12. 10.
賴錫鉅
昨晚在我的部落格第154篇文章(產前診斷持續性左側上腔靜脈 :為何我會建議做染色體基因檢查)看到一則訊息,因為這位媽媽的問題很常見,我想公開回答,讓有類似問題的媽媽能有所依循。以下是這位媽媽的留言:
「賴醫師,
您好,我的寶寶在24週時確認有PLSVC,看了您此篇文章後,決定去做羊穿與晶片,但,今日接到通知,告知晶片檢查發現胎兒第六對染色體多了些許片段,通知我在進行夫妻抽血進行篩檢確認,您文章提到,pLSVC前提是要染色體正常,請問這種情況下,是否胎兒異常率偏高了?可否請教您此染色體異常是否會有什麼影響?
ㄧ個無助難過的媽媽」
PLSVC就是持續性左側上腔靜脈 (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正常的上腔靜脈只在右側,左側頭頸部及左手臂的靜脈回流是經由無名靜脈流入右側上腔靜脈、再回到右心房,而持續性左側上腔靜脈就是胚胎時期的血管發展沒有跟上腳步(該退化沒退化),為何會有這些變異?合理的懷疑:發號施令的總司令是不是有問題,而總司令就是染色體基因,所以我個人認為發現心臟血管異常,首先要排除染色體基因的問題,在國外已有醫師把胎兒心臟超音波視為基因超音波(genetic ultrasound),其理論根據即為此。
我的建議如下:
如果抽羊水發現第六對染色體多了些許片段,首先夫妻兩人必須抽血做染色體基因檢查,檢查後如果證明胎兒這段多出來的片段來自夫妻其中一人,而且文獻上這段多出來的部分沒有特別臨床上的意義,理論上可以比較放心,因為已經有一個現成的參考者。
如果胎兒多出來的這一段雖然來自夫妻其中一人,但是文獻上這段多出來的部分是有問題時就比較麻煩(例如跟智力相關),因為有可能這段多出來的部分對父母沒有影響,但是對胎兒可能是有影響,這部分也是需要諮詢基因專家。
如果夫妻雙方都沒有多出這一段,就表示這一段是胎兒自己的突變,這時候就需要諮詢基因專家,看看這一段有沒有臨床上的意義,如果沒有,即使增加這一段也不會有問題,我個人的解讀是人體結構很複雜,也許妳的小孩只是比別人多一段基因。
診斷有PLSVC的個案,合併其他異常的機率約為63 %(心內約佔60%,心外約佔40%),沒有合併其他異常的單純性PLSVC(isolated PLSVC)機率是37 %,產前診斷單純性持續性左側上腔靜脈(isolated PLSVC),產後發現不是單純性(isolated PLSVC)的機率是9.1%(其中2.4 %真的無法產前診斷,6.7 %是超音波漏掉),所以產前診斷單純性持續性左側上腔靜脈(isolated PLSVC),不要講得太滿,否則會踢到鐵板。
因為不是我看診,我無法精準的回答妳是否有可能合併其他問題,我曾經遇過有孕婦問我腦室擴大(大約1 公分左右)有沒有問題,我的回答是必需我親自看過才能回答,後來我檢查時才發現胎兒腦部駢胝體沒有發育,所以超音波有沒有問題決定在操作者,單純性持續性左側上腔靜脈因為血流最終還是回到右心房,所以不會有健康的問題,可以視為正常的變異,不需要擔心;希望我的回答對妳有所幫助。
- Dec 07 Thu 2017 23:25
孕兒診所備忘錄 317 fetal thymus gland
- Dec 07 Thu 2017 23:12
孕兒診所備忘錄 316 fetal innominate vein not seen c032356
- Dec 07 Thu 2017 22:33
孕兒診所備忘錄 315 fetal innominate vein
- Dec 07 Thu 2017 22:20
孕兒診所備忘錄 314 fetal right pul vein and SVC and IAS
- Dec 05 Tue 2017 00:29
孕兒診所賴錫鉅醫師 179 產前診斷胎兒先天足內翻(clubfoot)如何諮詢: Green finger - 老師傅的柏樹塑型技巧
179
產前診斷胎兒先天足內翻(clubfoot)如何諮詢
Green finger - 老師傅的柏樹塑型技巧
2017. 12. 4.
賴錫鉅
2017年12月2日一位34歲第一胎的孕婦在我的診所做胎兒高層次及心臟超音波檢查,我的診斷是雙側足內翻(bilateral clubfoot)(附圖 1~5 ),沒有其他異常發現,我的建議是孕婦需要抽羊水做染色體基因檢查,只要排除染色體基因異常,足內翻是可以治療的,足內翻的問題在出生後一到兩週即可開始矯正,越早矯正預後越好。
足內翻原因:
足內翻是先天性畸形足的一種(又稱杵狀足,附圖6.7.),發生率大約1/1000,可能發生在單足或雙足,原因是胎兒時期腳盤的肌腱和韌帶(後側和深部的)發育出現故障,沒有和足部其他的肌腱韌帶同步發育,導致這些肌腱和韌帶將足的後內側牽拉向下,所以腳盤向下向內扭轉、內翻、僵硬,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足部的各塊骨頭因此位置異常,這種嚴重的個案有時會合併多發性關節僵硬及脊髓膨出症(spina bifida),所以超音波看到足內翻,一定要再詳細看手臂是否活動自如及脊椎是否有脊柱裂的狀況;除了上述嚴重型足內翻,輕微的足內翻可能與胎內壓迫有關,出生後不太需要治療,很難產前診斷。
*但是也要避免過度診斷,看到疑似手腳畸形的影像,一定要反覆檢查,有時候只是一時的壓迫造成畸形的假像,最近有一位孕婦來診所約診,原因是被告知胎兒右腳有足內翻,經過我的檢查,我發現是因為壓迫造成的假像。
足內翻治療:
1. 足內翻如果沒有治療好,走路時後跟無法着地,只有腳盤外側或腳尖着地,走路姿勢不正常,要讓足部恢復正常,出生後即可開始治療,輕微型的姿勢性足內翻(子宮內壓迫,非先天性畸形),用手即可矯正(附圖8. ),不需用到石膏矯正。
2. 比較嚴重的先天性畸形(學名稱先天性馬蹄內翻足),足內側軟組織很緊,腳盤向足背彎區的動作受限,無法單純用手糾正,必須漸進式的慢慢調整讓關節復位,通常需要換五次的石膏(附圖9. 10.),一到兩週更換一次,每次進步一些,不能一次到位,我覺得這個方法很像柏樹的塑型,柏樹要塑型也是從小樹開始用鋁線把樹枝固定在調整者想要的角度,慢慢的微微的調整,不能一次到位,否則樹枝會斷裂。
足內翻的矯正方法是由Dr. Ponseti 在1950年代提出來的(附圖11. ),一直到2000年才被世界廣泛應用,這位醫師於2009年往生,目前 ponseti method 已經是治療足內翻的標準方法,大約 60 % 的個案單靠石膏即可矯正成功,之後再穿矯正鞋到三歲即可(附圖12. ),其餘的病例經石膏矯正改善後,還要動手術使它更接近正常,手術的年齡大約是6個月到一歲左右為最佳時間。
雖然ponseti method 看起來很簡單,在上石膏固定時,operator用拇指和食指握住腳盤關節的兩側讓助手幫嬰兒上石膏(附圖13. ),operator的經驗非常重要,如果操作正確,基本上是不會痛的,Dr Ponseti 的父親是製作手錶的師傅,他小時候需要幫忙修理手錶,這個技藝對他日後的骨科生涯是很有幫忙的。
今天早上吃完早餐,在員林的這條小徑走著,看到兩旁的樹木,我覺得很有感覺,所以寫了這篇文章。(附圖14. )
- Dec 04 Mon 2017 00:57
孕兒診所備忘錄 313 fetal clubfoot images
- Dec 04 Mon 2017 00:38
孕兒診所備忘錄 312 fetal clubfoot videos -2
- Dec 04 Mon 2017 00:30
孕兒診所備忘錄 311 fetal clubfoot video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