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
年紀越大,讀書効果越好
2025. 3. 10.
賴錫鉅
2025年3月8日一位39歲第二胎懷孕23週又2天的孕婦在孕兒診所接受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孕婦之前產檢被告知胎兒小腦蚓部(vermis)可能沒有發育,當天我的檢查結論如下:
1. 腦部Blake pouch cyst (BPC),vermis 長度1.14 to 1.15 cm,兩週後再追蹤vermis長度。( 附圖1~4 )
2. 左側腦室0.869 cm,右側腦室0.565 cm,大腦池 0.87 cm,胼胝體正常大小。(附圖5~6 )
3. 胎兒心臟有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ARSA)。( 附圖7)
4. 右腳盤輕微向外偏,左腳沒異常發現。( 附圖8)
5. 建議抽羊水做基因檢查。
胎兒腦部的檢查,我非常慎重,因為診斷不一樣,預後會差很多,這個案例我的診斷是BPC,BPC如何產前診斷請參考第309篇文章,BPC預後非常好,BPC需要與 Dandy-Walker malformation 做鑑別診斷,Dandy-Walker 預後是不好的,這兩個診斷的差別最主要是vermis的大小、小腦天幕及Torcular Herophili是否上移,為了怕自己看錯,我在週末3月9日及10日把之前讀過的書再review一遍( 附圖9 ),我發現書中每句話都能完全體會,進而用更簡單的幾句話來做結論,這種喜悅真是美好,超音波讓我著迷的地方就在這裡,如果無法化繁為簡,表示自己還沒有完全懂。
我想分享幾個讀書心得給同業(第309篇文章提過的除外):
1. 不要在18週之前診斷vermis 異常,因為growth is incomplete.
2. 24週以前,normal rotated vermis (例如BPC)可能誤判為partial vermian agenesis.
3. 胎兒MRI診斷inferior vermian agenesis的個案,有32%產後MRI是沒有問題。
4. Vermis發育由上往下,所以部分沒發育通常是inferior vermis agenesis,下半部比上半部大,約53:47,分界點是fastigial point,如果下半部比較小就要小心追蹤,需要排除 inferior vermis hypoplasia.
5. 胚胎學:6th week,第四腦室屋頂(rhombencephalic roof )有兩區會形成ependymal cells:
A. AMA(anterior area membranacea) 併入vermis和tela choroidea,如果出問題會造成Dandy-Walker malformation 和vermian agenesis等問題。
B. PMA (posterior area membranacea )形成foramen of Magendie,如果出問題會造成mega cisterna magna (MCM)和BPC,MCM 和BPC預後比較好,MCM有可能與染色體trisomy 18有關,MCM與BPC,我都會建議需要抽羊水做基因檢查。
6. Joubert syndrome: 小腦腳的上行支異常合併vermis異常,因為雙側小腦腳上行支彼此靠近才有‘’molar tooth"的典型影像,我個人的解讀是因為vermis出問題,才造成雙側小腦腳彼此向中間靠,所以前提是vermis先出問題。
7. 判斷小腦天幕是否上移,可以量測straight sinus 與superior sagittal sinus 的夾角,正常約50 to 75度,如果小腦天幕上移,夾角會大於75度,我個人是用straight sinus 與頭骨夾角,因為superior sagittal sinus與頭骨走在一起。
記得1988年我在高雄長庚小兒科實習時(當年林口高雄及基隆三個院區需要輪調),我曾經在晨會報告一個新住院病人,病名就是Dandy-Walker malformation,前一天晚上值班時住進來,總醫師告知隔天早上要報告,我根本不懂什麼是Dandy-Walker ,臨時抱佛腳,整晚不敢睡,連夜趕出來,早上一樣被電得慘兮兮,Dandy-Walker 機率大約1/30000,我想日後小兒科要看到Dandy-Walker 應該會很難,因為產前診斷不太可能會漏掉。
今天在星巴克寫這篇文章(附圖10),看到周圍都是年輕人,覺得自己也變年輕了,年輕的時候讀書覺得書本裡的東西很難,年紀越大,感覺變簡單了,這時候讀書,効果特別好,我好像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年輕時先辛苦的讀過,當時沒有很懂是正常的。
附註: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