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產前診斷腦部駢胝體沒有發育經驗分享
機會是留給願意等待的人
2022. 6. 12.
賴錫鉅
 
2022年6月11日一位35歲第一胎懷孕23週又1天的孕婦在孕兒診所做胎兒心臟及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孕婦於6月10日已經在其他院所做過高層次超音波,被告知胎兒腦部透明中隔腔(CSP)沒看到,懷疑駢胝體沒有發育,轉診孕婦到醫學中心做進一步檢查及安排MRI檢查,這樣的安排目前是標準作業程序,但是我想提供自己的經驗給年輕醫師參考。
 
孕婦當天在孕兒診所檢查過程進出超音波室三次,最後的診斷是:CACC(完全型駢胝體沒有發育,附當天錄影片段。),其實第二次檢查時我可以確立診斷,為何我還要看第三次呢?我的工作和生命相關,我需要重覆驗證,這種難過的時候我希望自己看錯;我常有機會接到駢胝體有疑慮的個案,要下沒有發育的診斷至少要看到三次沒有駢胝體的影像,對於我個人而言,診斷‘’有‘’比較簡單,要診斷‘’沒有‘’比較難,在孕兒診所做高層次檢查,我的要求是每個case都要看到完整駢胝體,這是標準流程。
 
要檢查胎兒腦部駢胝體需要正中矢狀切面,要得到這個切面需要胎兒臉朝上、而且脖子呈現彎曲角度(參考第245 篇文章),這個姿勢可遇不可求,很少孕婦躺好就能馬上得到這個影像,最可行的方案是拿著探頭等待機會來臨,在等待過程順便做其他結構的檢查,接受轉診的醫學中心醫師門診患者很多,當門外還有很多人在等待看診的時候,他們真的很難拿著探頭等待,我知道一定有熱血的醫師願意幫助病人,但是健保制度下真的不容易,直接安排MRI檢查也許是比較簡單且優雅的方式。
 
我曾經讀過一篇以色列Malinger醫師的文章,他是胎兒腦部超音波的權威,他的經驗是胎兒腦部超音波和胎兒MRI做比較時,腦部超音波的檢查不會輸給MRI,也許有人會認為只有他才有資格說這樣的話,但是我認為‘’有為者,亦若是‘’,前面已經有人說不會輸,我期許後進可以說:胎兒腦部超音波比MRI更好,年輕人要有遠大的志向。
在診間發報告時,孕婦聽到我說胎兒駢胝體沒有發育時當場痛哭,先生問我是否需要再做一次高層次超音波及安排做MRI,我的回答是:超音波應該不用,我也同意做MRI檢查( 如果他們想)。
 
今天早上我把昨天的錄影重覆看了兩次,整理出幾段錄影片段,在我的IG有完整的內容,提供給有心學習者,在此我誠實地說出內心的話,其實這位孕婦不需要再去做MRI。
 
我很感謝診所每個員工的配合,昨天為了這對夫妻我們很晚才下診,沒有員工喊累,我們的工作無法每次都報喜不報憂,這對夫妻遠道而來,沒有給他們開心的答案,我們都很難過。
 
附註:
1. 我選容易誤判的影像給大家參考。
2. 診斷CACC請參考第307、319、321及328篇文章。
 
 
 
 
 
 

1655008076506.jpg

1655008076855.jpg

01 (2).jpg

02 (2).jpg

03 (2).jpg

04 (2).jpg

05 (2).jpg

06 (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