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新生兒心臟超音波 - 實況錄影 2014. 7. 11.

     賴錫鉅 

   如何及為何照新生兒心臟超音波

I. 5個切入面:(附圖1和附圖2)

第1個切面 - 胸骨旁短軸(Parasternal short axis view)

第2個切面 - 胸骨旁長軸(Parasternal long axis view)

第3個切面 - 心尖四腔室面(Apical four chamber view)

第4個切面 - 胸骨上切面(Suprasternal view)

第5個切面 - 肋骨下切面(Subcostal view)

II. 26個檢查項目:(附圖3)

III. 彌補胎兒心臟超音波的盲點(參考第2篇)

    新生兒心臟超音波是出生後的檢查,所以照新生兒心臟超音波比照胎兒心臟超音波容易,照超音波前只要安撫好寶寶(30分鐘前餵飽寶寶,調整好姿勢,保持仰躺偏左姿勢),很容易順利完成,因為探頭下直接就可看到新生兒的心臟,比較沒有盲點;但是照胎兒心臟超音波時,必須隔著媽媽的肚皮(遇到脂肪很厚的孕婦更是一大挑戰),目前的科技還是有5%的盲點,而且胎兒在肚子裡自由移動,不受外面的控制,如果胎兒的姿勢又不好(例如趴著),就更難順利完成了(參考第23篇)。

    以我個人的經驗,照1個胎兒心臟超音波耗費的心力相當於照2個新生兒心臟超音波,照新生兒心臟超音波和胎兒心臟超音波的難易度,就好比射箭時,一個是射定靶,另一個是射飛靶。

    以下是新生兒心臟超音波的實況錄影,這是2013年5月在本院出生三天的 case,他的開放性動脈導管還沒關閉,在超音波下(胸骨旁短軸切面)可以明顯的看到開放性動脈導管(PDA)(出生滿4天如果動脈導管還沒關閉,必須吃藥治療)及開放性卵圓孔(PFO)(肋骨下切面),這個影片大約有10分鐘,共檢查26個項目(附圖3)。因為檔案很大,分成3段(24-I , 24-II , 24-III )。

    第1段是

胸骨旁短軸(Parasternal short axis view)

胸骨旁長軸(Parasternal long axis view)

心尖四腔室面(Apical four chamber view)

    此段內容可以排除心室中隔缺損(VSD)及左右肺動脈是否狹窄(parasternal short axis view 和 parasternal long axis view),也可以看到左右各兩條肺靜脈進入左心房(high parasternal view),以及二尖瓣,三尖瓣是否血液逆流(apical four chamber view)。

    第2段是

胸骨上切面(Suprasternal view)

    此段內容可以看到無名動脈分出右頸和右鎖骨下動脈(Inominate artery bification),可以排除迷走性右側鎖骨下動脈造成血管環,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左側主動脈弓分出三條血管及降主動脈,可以排除主動脈狹窄。

    第3段是

肋骨下切面(Subcostal view)

    此段內容可以清楚的看心房中隔,排除心房中隔缺損(ASD),也可以看到上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以及右側上肺靜脈進入左心房,排除肺靜脈回流異常,這也是胎兒心臟超音波的盲點。
 
 
 
 
 
 
24-1圖1
 
 
 
24-2圖2
 
 
123圖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賴錫鉅醫師 的頭像
    賴錫鉅醫師

    賴錫鉅醫師 的 部落格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