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自然生產的風險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45
   肩難產-III  教戰守則  2015.2.9.

      賴錫鉅

         身為一位有執行接生業務的產科醫師而言,腦中一定要有隨時遇到肩難產的應變措施,為了讓自己可以常常拿出來複習,整理如下:

      第一步驟:

1. 求救 : 找麻醉科和小兒科人員,剛開始先嚐試gentle traction,如果膀胱漲要先導尿。

2. 大會陰切開 ( generous mediolateral episiotomy or episioproctotomy ) : 提供向下的空間。

3. 恥骨上方位置向下壓 ( suprapubic pressure )(附圖1) : 這個動作只需要一個助手,要找現場最資深的護理人員幫忙,要在normal downward traction of fetal head 時一起向下壓才能發揮效果,目的是讓卡在恥骨的前肩向下方移動,這樣一來,醫師的 down traction 才有效果,我們可以想像如果一根木頭要運出城門,但是木頭卡在城門上面的門框,此時只有向下壓到城門的下面,再把地上的土壤挖掉一些( 會陰切開即是這個功能 ),配合一台車子向外面拉,醫師的工作就是車子向外拉,護理人員的工作就是把木頭向下壓到城門下方,如果沒有護理人員配合,會造成木頭根本出不來,因為木頭被城門卡住。

4. The McRoberts maneuver ( 附圖1) (1983年) : 此動作需要兩位護理人員幫忙,一邊一位,充分的彎曲大腿至產婦的肚子,這個動作的原理是讓sacrum變得較直 (相對於 lumbar vertebrae ) 和恥骨聯合 (symphysis pubis )向產婦頭側旋轉,雖然這個動作並沒有增加骨盆寬度,但是恥骨聯合向頭側旋轉有利於卡住的前肩出來,這個動作做的越好,醫師向外拉的需要力量可以較小,併發症就可以減少。

大部分的肩難產只需第一步驟即可,如果第一步驟失敗,才需要第二步驟。


      第二步驟 :

1. Woods corkscrew maneuver ( 附圖2 )(1943年) : 像旋轉軟木塞或拔螺絲釘的動作,向胎兒前面旋轉後肩180度,讓兩邊的肩膀從一字型變成圓形,有利於釋出前肩。

2. Rubin maneuver ( 附圖3 )(1964年) : 和Woods相反是推前肩,但是原理是一樣,讓兩邊的肩膀成圓形。

第二步驟又失敗,才採用第三步驟。
 

      第三步驟 :

1. 先拉出後面的手臂 ( Delivery of the posterior arm ) (附圖4) : 拉後臂的技巧是要讓上臂經過胎兒胸前,讓肘關節呈現彎曲,再拉胎兒的手,這樣手臂比較不會骨折。

2. 打斷胎兒的鎖骨( clavicle )或肱骨 ( humerus ),再嘗試分娩。

第三步驟又失敗,才採用第四步驟。
 

      第四步驟 :

這個步驟我認為是沒步了,只好死馬當活馬醫。

Zavanelli maneuver (1985年) : 這個方法是把胎頭推回產婦的陰道再施行剖腹生產,這個動作需要三個技巧 :

1. 胎兒臉朝上或朝下 ( occiput anterior or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 。

2. 使用皮下注射250 ug Terbutaline 子宮鬆弛劑。

3. flexes the head and slowly pushes it back into the vagina

Zavanelli maneuver 有很高的新生兒死亡率和腦部受傷,也有子宮破裂的報告,所以原則上是持保留的步驟。

      我個人認為避開肩難產才是王道,產前檢查最後的階段要很注意胎兒的估計體重,如果很重則要注意頭(BPD or HC)的參考周數和肚子(AC)的參考周數是否一致,如果肚子的參考周數很明顯大於頭的參考周數,例如超過兩周,就要很小心,我個人會要求孕婦再抽血驗是否有妊娠性糖尿病(不管她28周時糖尿病篩檢是否正常),除此之外,我會看胎兒的肚子周圍是否有一圈很厚的皮下脂肪(超音波呈現白色的一圈)。

      這些檢查只有在平常才能夠完成,如果一位產婦臨時陣痛來待產,因為子宮收縮的影響,是無法正確的評估,所以肩難產常發生在生過很多胎的孕婦,因為醫師和孕婦都把自然生產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很注意胎兒的估計體重,再加上待產時產程進展很快(因為是經產婦),所以讓值班醫師常常措手不及,我寫下這些心得,是想讓自己常常溫故知新,也提供給同業做參考。我曾經問過很多前輩醫師的經驗,有兩點我想提供給大家,一點是小孩的頭出來時,不急著做動作,先看小孩的臉轉向右邊或左邊再順勢而為,另外一點是向下拉才有空間,我知道遇到時是很慌張,所以平常就要演練一下手勢,求救永遠要列為第一動作。

      以上的參考圖皆來自Williams Obstetrics,這本書是產科醫師的聖經。( 附圖5 )
 
 
 
 
 
 45-1 
 
45-2
45-3
 
 
 45-4
 
 
45-5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4
  肩難產- II 臂神經叢受傷 ( brachial plexus injuries )

     2015.1.25.

       賴錫鉅

      肩難產故名思義就是頭出來了,身體卻不出來,正常情況是頭過身就過,所以產科醫師此時會採取一些手法幫忙胎兒出來,為了避免低估肩難產的發生率,所以有學者提出用60秒來判斷是否肩難產,如果頭出來了,經過60秒身體還沒出來就是肩難產,正常生產的平均值是24秒,肩難產平均值是79秒,肩難產發生率是0.6~1.4% (2002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數據)。


      1998年Gherman有一篇文章分析285位肩難產的個案:

1. 2/3 有短暫性臂神經叢受傷(transient Erb brachial plexus palsies)

2. 38% 有鎖骨骨折(clavicular fractures)

3. 17% 有肱骨骨折(humeral fractures)

4. 1位 新生兒死亡

5. 4位 有持續性臂神經叢受傷(persistent brachial plexus injuries)


      1994年有一篇文章統計了10896位新生兒(參考附圖1)

1.肩難產發生率 0.9 % (不管體重)

2.出生體重大於4500公克,肩難產發生率 19 %

3.出生體重4001~4500公克,肩難產發生率 5.4 %

4.出生體重3501~4000公克,肩難產發生率 1 %

5.出生體重3001~3500公克,肩難產發生率 0.3 %

6.出生體重小於或等於3000公克,肩難產發生率 0 %


      1993年有一篇Nocon的文章提出肩難產的個案出生體重只有2260公克,所以不要以為只有大小孩才會發生肩難產。毫無疑問,小孩越大,肩難產機率越高,尤其孕婦患有糖尿病發生率更高,有一篇文章研究妊娠性糖尿病發生肩難產的機率是 7 %,看到這些國外的文章,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美國的醫師這麼大膽敢冒肩難產的風險而不直接採取剖腹產呢?原因是他們發現如果直接剖腹產的話,需要多開超過1000個剖腹產及多花費數百萬美元才能避免1個持續性臂神經叢受傷的個案,多開1000個剖腹產有可能衍生出相關的併發症,所以(2002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有以下的結論:

1.大部分的肩難產是無法準確的預測和預防。

2.針對大體重胎兒實施引產或選擇性剖腹產是不合宜的。

3.針對糖尿病孕婦胎兒體重超過4500公克或沒有糖尿病孕婦胎兒體重超過5000公克採用計劃性剖腹產是可以考慮的。


      我個人覺得美國人的處理方式我們只能做參考,因為她們的體型跟東方人不一樣,也許我們需要保守一些,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台灣有不理性的醫療糾紛,國外可以接受肩難產是產科的合理併發症,也不是醫師造成的,醫師是基於救小孩必須要處理的步驟而可能產生的合理後果,如果連有經驗的產科醫師都會被告,那麼有一天,我們的產婦有可能需要產婆來接生,大家會以為醫師有油水可以告,其實錯了,產科醫師賺的是血汗錢,我們為什麼剖腹產率會比歐美高的原因也是在這裡,因為醫療糾紛讓大家不願意去承擔風險。

      有一位婦產科朋友,他是一位很有經驗的前輩,他遇到一個新生兒臂神經叢受傷的個案,產婦是第一胎,產程進展很順利,接生過程也沒有上述的肩難產,但是家屬還是來找他麻煩,他很灰心也很挫折,他告訴我他不會再接生了,我為他找到了一篇1981年的文章,這篇文章的內容是作者Hardy統計了36位臂神經叢受傷的新生兒,只有10個cases有肩難產的報告,36個cases有2個cases還是剖腹產的新生兒,作者的結論是臂神經叢受傷有可能是在接生以前或陣痛以前即發生,有可能在肚子裡即存在,所以即使剖腹產仍然會有臂神經叢受傷的可能,而這些受傷是無法在出生前預測,2002年和2003年都有學者提出相同的見解,在這裡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臂神經叢受傷可以區分成三種

1.受傷在C5和C6有時候到C7(C是頸椎神經),醫學名詞是Erb or Duchenne paralysis ( Erb 麻痺 ),症狀是上臂抬不起來,但是小孩的手指頭還可以動,這是最常見的。

2.受傷在C8和T1 ( T是胸椎神經 ),醫學名詞是 Klumpke's paralysis,症狀是手指無法抓因為動不了,上臂可以動。

3.以上兩種合併,此時上臂和手指都動不了,是比較嚴重的。

  大部分臂神經叢受傷會在13個月內自行康復,只有極少數需要開刀把神經接起來。

  此文章內容,都是來自於產科聖經Williams Obstetrics ,這本聖經已經再版很多次,我前後買了兩本,第二本是第22版 (附圖2 )。
 
 
 
 
 
 
 44-1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3
    產科醫師的壓力 - III 肩難產 - I

      2015.1.21.

        賴錫鉅

      2014年12月21日我去林口長庚醫院參加台灣母胎醫學會舉辦的(第三屆海峽兩岸母胎醫學新境界研討會),當天午餐休息時間和一位學長聊天,和他聊天過程中,他告訴我兩件他的親身經歷,一件是發生在7年前,他幫一位第二胎的孕婦接生,接生過程發生肩難產,胎頭一出來馬上又急速縮回去緊緊的卡在產道出口,很典型的烏龜sign,當下他就知道情況危急,他用盡了他所知道的方法,最後平安的生下來,新生兒體重5600公克,他形容當時的時間雖然是數分鐘,但是他幾乎快崩潰,好像度過了數十年,他心中默默的祈禱,求神明幫他一把,他日後不要再接生了,他告訴我他當時想到的畫面是家屬會無法接受而提告的一連串情境,他無法再接受這種震撼教育,他在五年前離開服⋯⋯務的醫院自行開業,從此不再接生和開刀,他是一位很認真的婦產科醫師。補充說明,這位孕婦第一胎生4200公克,這一胎產前檢查只知道小孩很大,估計體重不清楚,產前檢查是其他醫師,孕婦的產程進展很快,學長當天值班,我心裡這樣想,還好這位孕婦遇到這位學長,否則結果可能會無法想像,但是學長心受傷了。

      另一個故事是發生在10幾年前,有一次他準備要幫一位待產孕婦開剖腹產,原因是產程遲滯,胎頭下不來,學長安排好以後就去值班室休息,原本平靜的待產室來了十幾個家屬,家屬要求學長出來說明,因為孕婦曾經給人算過命,說她不能嫁這位先生,如果嫁這位先生就不要生小孩,如果生小孩一定不能開刀,否則一定會死,孕婦大哭,說她一定會死,要家屬準備後事,學長被他們這樣一說,心裡面壓力很大,但是還要很鎮定的向家屬說明,如果不開可能真的會沒命,開下去才有機會活,後來開完刀,母子均安,家屬非常氣憤去找這位算命師,這位算命師竟然跟家屬說是因為她遇到貴人才逢凶化吉,所以他沒有錯,學長很佩服算命師的口才,但是我寧可相信這位孕婦真的遇到貴人。

      1998年我在豐原一家醫院服務,有一個值班的半夜來了一位破水的初診孕婦,她是第三胎,前兩胎都是自然生,出生體重是3800公克左右,她是屏東人,因為和先生來豐原做板模工作,所以臨時住豐原,她很少產檢,這一胎比較愛吃甜食,肚子特別大,我一看肚子就覺得毛毛的,於是趕快幫她照超音波,胎兒的體重竟然無法估計,因為超過電腦設定的數值,我很明白的告訴她如果要我處理只有一個選擇,就是馬上剖腹產,否則轉院,她和先生相信我的判斷,接受我的建議,開刀過程中,我發現頭出來身體竟然出不來,費了一番功夫才把身體帶出來,還好開刀,如果自然生,我可能提早畢業,新生兒出生體重是5700公克,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自己很果斷,沒有任何猶豫是對的。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2
    產科醫師的壓力 - II 自然生產的風險

      2015.1.11.

       賴錫鉅

      每天去醫院上班,我都有一種莫名的壓力,不知道今天是否可以平安的度過,我曾經分析過我壓力的來源,我覺得門診壓力很少,只要用心慢慢看,不會出什麼亂子,只要耐煩即可,那為什麼我會有壓力呢?我發現壓力主要來自待產室和產房,如果把懷孕比做空中飛行,那待產和生產就像飛機着陸一樣,我相信飛行員一定也有很大的壓力,只要有孕婦待產,我在門診前一定先去待產室了解狀況,先預測每一個case應該會什麼時候生,那一個case可能需要剖腹產,還要研究一下待產孕婦產前檢查的資料,交代當值的護理人員我的看法之後,才到樓下開始看門診。

      門診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挑戰,絕大部分都是看過的問題,只要認真看,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感到驚訝的,就是因為這樣,我也曾經有職業倦怠感,工作好像一成不變,後來我在書中找到樂趣,生活變得比以前忙碌,但是內心有一種莫名的喜悅,去年我研究如何幫胎兒看屁眼(如附圖1~5),我遇過出生沒肛門的新生兒,就會燃起我想去研究如何在產前看出來,胎兒的屁眼就像一個靶心一樣,中間一個白點是肛門的黏膜層,外面的一圈黑色區域是肌肉層,最適合檢查的週數是懷孕22週,檢查屁眼不是常規檢查項目,只有在門診比較不忙時我才會看,我很怕門診太忙的原因就是心亡了(忙),心亡了還能進步嗎?

      如果待產室的case產程進展不順利,可能需要剖腹產時,我看門診的心情就會受影響,如果很明顯需要剖腹產反而簡單,我最煩惱的是沒有保握的case,有可能自然生產但是有風險的case是我最大的壓力來源,自然生產看似簡單,其實比剖腹產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有可能產道裂傷,有些裂傷是深到陰道的最深處,需要兩個助手幫忙拉勾,讓有裂傷的區域很清楚的被看到,如果連出血的地方都找不到才是最恐怖的(參考第38篇產後出血的文章)。產後出血之外,還有兩個狀況是更令我害怕的,一個是用真空吸引器也拉不出來需要緊急改採剖腹產,這過程就像救火一樣緊急,我發現自己腦細胞會死很多,因為會擔心胎兒是否平安,另外一個狀況更讓我害怕,那就是肩難產,肩難產的定義就是胎頭出來了,但是胎兒的身體出不來,一般正常的胎兒是頭比身體大,所以才有一句俗話(頭過身就過),但是有極少數的胎兒是身體比頭大,如糖尿病孕婦的胎兒比較會有這種狀況,肩難產好發在體重過大的胎兒,我會在第43篇詳談肩難產,因為肩難產讓一些前輩醫師畢業,不願意再去面對這樣的困境。

      如果有患者在我看診過程中,發現我心情沈重,若有所思時,請不要以為我態度不好,其實我心中正掛念著樓上的case是否能平安,我的功力還無法做到不受影響,這種擔心害怕的日子我不知道還能撐多久?
 
 
 
 
42-1
 
 
42-2
 
 
42-3
 
 
42-4
 
 
42-5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8
   產科醫師的壓力- I  產後大出血  2014.12.14.

        賴錫鉅 

     2014年11月29日這一天是台灣9合1選舉日,幾家歡樂幾家愁,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有壓力的日子,原因是我下午接生了一個第一胎的產婦,過程特別辛苦,產婦沒經驗不太會用力,需要護理人員幫忙壓肚子把胎兒推出來,一般生產我很少需要護理師幫這個忙,幸好經過大家的合作,產婦順利在2:28生下寶寶,緊接著在2:30胎盤也順利的出來,檢查完子宮內是否有殘留胎盤之後,我會習慣性的放一塊紗布壓迫子宮頸 (有兩個目的:一是壓迫子宮頸減少子宮頸出血,二是堵住子宮出來的血,讓我在視野比較清楚的情況下縫合產道的撕裂傷), 大部份的cases是縫合以後再把塞在子宮頸的紗布拿出來, 並清除積在子宮內的血塊,以利子宮收縮,如果子宮收縮良好,最後一個動作是肛診看縫線是否超過產道,並同時check是否有不正常血腫,如果都正常就可以收工,接下來只要注意是否有收縮不良導致產後大出血即可,產後大出血一般會發生在產後4小時以內,很少會超過產後8小時。

     在正常情況下,因為我已放一塊紗布在子宮頸壓迫,在縫合產道撕裂傷的過程不應該會有血下來攪局,可是這個case是血一直滲過紗布出來,讓我無法安心的縫合產道撕裂傷,我馬上知道這就是立即性產後出血(教科書是寫原發性產後出血,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這個名詞),有兩種可能原因,一是子宮收縮不良,另一種原因是子宮下段在流血,子宮下段因為缺乏肌肉組織,所以即使子宮收縮良好,仍然有可能流血,最有可能是產婦的體質,她的子宮下段太多靜脈叢,生產過程中新生兒經過導致這些靜脈叢出血,這個case是屬於後者,當我發現她是立即性產後出血,所以先不縫合產道撕裂傷,因為跟子宮下段出血比起來,它不會出人命,稍後再處理即可,我用雙手壓迫子宮的方法,左手從產婦的肚子向下壓,右手從產道進去,從子宮頸後面向上壓,累似把子宮握在兩手之間(附圖1.2.),圖上於產道之手是壓在子宮下段的前壁,很多年以前的一個清晨5點多,我接生一位產婦也是立即性產後出血,我的老闆陳鴻基醫師從家裡趕來醫院幫忙,他教我壓在子宮下段的後壁效果更好,有那一次的經驗,這一次就比較順手,除此之外我請護理人員幫忙塞兩顆cytotec到產婦肛門裡促進子宮收縮,同時備血以及打電話聯絡麻醉師及陳醫師回員林,說到這裡,我覺得自然產的case,我非常鼓勵打無痛分娩,因為無痛分娩是一種硬脊膜外麻醉,埋一條管子在硬脊膜外,疼痛時可以加藥,打一次藥可以撐2至3小時,如果遇到緊急狀況可以直接加藥就可以開刀,少掉很多麻煩,雖然用到的機會很小,最好都不需用到。

     就在雙手壓迫子宮20分鍾後,流血量變少了,於是請護理人員思妙幫忙從肚子壓子宮,子宮頸用三塊紗布壓迫,之後開始縫合產道撕裂傷,縫好以後再確認子宮下段是否還在流血,發現量雖然變少了,還是斷斷續續出來,於是繼續壓迫止血,這樣總共前後壓了50分鐘,確定止血了我又趕下樓看門診,原本2:30開始的門診拖延到3:45,我累了但是內心是有一點慶幸的,幸好不用開刀,看門診過程中都沒有人抱怨等太久(可能抱怨的都退掛了),我的病人都很nice,還會安慰我今天稍微看一下就好,我很感恩大部份的人是善良的。

     這個case一發現產後出血,馬上立即處理,所以流血不多,一開始大約600CC,我需要趕快壓迫子宮實在沒時間去收集並稱重,所以在產檢過程中我都會要求孕婦吃新寶納多或盼那普(含鐵量較高),給自己多準備一些血液的本錢,以備生產時可能遇到的出血風險,我發現血越夠的人越不會流血,貧血的人越容易流血。

     如果是一個醫師的診所遇到產後出血,最好的方式是在子宮內放止血水球壓迫子宮(附圖3),可能連備血都沒時間,盡快後送教學醫院。

     我來員林到這個月22日剛好滿15年,第一年看陳鴻基醫師和吳家榮醫師自己打腰椎麻醉再自己開剖腹產,我真是佩服他們,第二年我開始自己打腰椎麻醉,他們兩位醫師其中一位會在旁邊看我打並指導我,我如果打不上他們會馬上接手,第三年我自己打腰椎麻醉,他們其中一位只要在醫院即可,第四年他們只要在員林即可,慢慢的讓我學會單飛,這中間我也學會打硬脊膜外麻醉(無痛分娩的麻醉方式),這兩位前輩醫師教我很多麻醉及處理產後出血的技術,隨著頭髮白了,我的技術也成熟了,但是體力開始走下坡,這兩年我開刀都會請麻醉師幫忙,因為我想減輕自己的壓力,只要負責開刀就好。

 

回目錄

 

38  圖一

 

38-1   圖二

 

38-2  圖三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