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給三十年後產科醫師的一封信
   在度假民宿一邊喝咖啡,一邊工作
     2015. 7. 19.
       賴錫鉅

 

      今天在醫院值班,研讀德國Chaoui 醫師寫的胎兒心臟超音波的書籍,有溫故知新的收穫,我終於把STIC(Spatio - 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的觀念搞清楚,我覺得目前社會上對3D超音波的使用方向有點問題,一直強調看胎兒的臉或四肢的表面,如果是這樣,我們只有用到3D超音波的一小部分功能,它的精髓我們沒有用到,看表面構造只是它的體積資料的一小部分再重新組合成你想看的表面影像,剛開始我們會覺得很驚豔,但是做久了,我們不會進步什麼,因為它不需要什麼技術。

 

      我個人認為三十年後的3D超音波會進步到以下的結果:

1.懷孕的準媽媽在22週一律至產檢的醫療院所做一次高層次超音波。

2.只要躺在檢查床一分鐘就可以離開。

3.超音波技術員只要把一隻大探頭(環繞孕婦肚皮的 matrix 3-D transducer,目前還沒有這種探頭)放在孕婦肚皮上,掃描一分鐘。

4.雖然只掃描一分鐘,但是把胎兒的全部資料全送進資料庫(以3D volume 的原理)。

5.遠在東海岸度假的醫師,只要打開電腦連線,即可分析胎兒每個器官的各個切面,進行所謂高層次超音波檢查。

6.如果醫師在執行中有疑慮,可以把資料傳給有經驗的醫師看。

7.分析完一個case , 只要把分析的所有切面及檢查報告傳回醫院,同時傳給孕婦。

8.接著去散散步,喝一杯你喜歡的飲料。

 

      要做到以上的前提是:

1.電腦傳輸要够快。

2.要從3D volume 資料分析時,需要2D做的非常好,因為3D還是以2D平面當參考點(左上方的A平面,參考第30篇文章)。

3.台灣還有人願意做產科醫師。

 

回目錄

 

 

arrow
arrow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