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3D/4D超音波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332
3D超音波與我的緣分
2021. 10. 4.
賴錫鉅
 
超音波公司研發3D4D是一個偉大的進步,我曾經因為用3D超音波而功力大增;我想要平衡報導,說明3D超音波的功能與它的限制。
 
1999年第一次接觸到台灣第一代的3D超音波,我被它深深吸引,每天都在研究這個機器(當年是超音波公司借用),簡直把它當做神器,當年還開過記者會昭告天下(附圖 1.),現在回想覺得有一點幼稚,我用它來看脊椎及腦部等結構,熟悉這個機器後,我發現它的解像力不夠,顆粒很粗,無法提供診斷之用。
 
從1999年起,3D4D臉部攝影服務已行之多年,當時醫療院所推出胎兒3D臉部特寫服務,收費約台幣1000元,那時一台有3D功能的超音波機器,大約價值500萬台幣左右,操作者通常是訓練過的護理人員,操作者只要熟悉機器上的按鈕功能即可,說不上什麼特別技術,只要胎兒臉朝上即可完成,對孕婦而言是最時髦的體驗。
 
3D超音波公司經過併購及技術轉移,解像力越來越強,最大的突破是用來研究胎兒心臟的STIC這個劃時代的功能,用STIC功能把很多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volume儲存並用來教學,我特別要感謝日本的川瀧元良(Kawataki)醫師(附圖 2.),川瀧醫師連續很多年應台兒張東曜醫師邀請來台灣教大家使用STIC,我也是受惠者之一,經過幾年的鑽研,我慢慢不需要用STIC了,其實收集volume的目的是讓你可以重覆看你需要的2D切面及用來教學,如果你能完全掌握需要的2D切面時,就不需要volume了,但是在這之前,你需要有volume提供你學習的過程。
 
除了心臟,胎兒腦部的檢查也很重要,我曾經想要用3D超音波來收集胎兒腦部的volume,回家以後慢慢來切我需要的2D切面,我發現太費時而且經由volume得到‘’需要的2D切面‘’不是很清楚,原因是需要的2D切面是經過電腦重組而來,難怪在使用4D view軟體的第一個說明畫面都是‘’影像不能做為診斷‘’的提醒,所以我個人覺得還是要靠自己去得到你‘’需要的2D切面‘’最實在也最漂亮,如果你看懂這段話,我要恭喜你,因為我是花了很多時間才體會這個道理。
 
最後我要感謝台灣的上準公司,我一直使用他們的 voluson 超音波(3D功能最好的品牌),voluson 陪伴我一直成長,我要感謝Tracy、Cathy及Jack等人,我應該算是很挑剔的客戶,為了設定我喜歡的參數,多次麻煩她們,在此致謝。
 
附註:
1. 超音波2D切面就像電腦斷層的其中一個切面。
2. 超音波的3D volume 就是連續的2D切面組合而成一個體積,再利用你得到的這個體積去重切你‘’需要的2D切面‘’,問題出在你重切‘’需要的2D切面‘’是電腦重組而成,非原始切面,所以影像無法很清晰。
 
 
 
 
 
 

332-1.jpg

332-2.jpg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4
    3D超音波的真正價值在胎兒腦部 - II
       胎兒腦室過大時,評估大腦皮質經驗分享

          2018. 12. 16.
            賴錫鉅

 

        2018年11月30日一位35歲第一胎懷孕21週又3天的孕婦,因為高層次超音波檢查被告知胎兒雙側腦室過大及透明中隔腔(CSP)不明顯,於是預約我診所的高層次及心臟超音波檢查,我的檢查結果是:(以下列出有疑慮的超音波檢查結果)

1. 左側腦室大小是1.274 cm
2. 右側腦室大小是 1.153 cm
3. 透明中隔腔 ok
4. 大腿骨長度(FL)需要追蹤
5. 右側子宮動脈 PI:1.73(偏高),左右兩側平均PI:1.365(ok)

 

     當天我收集胎兒腦部的體積(3D volume),之後再用4D view軟體研究,我得到兩個結論:胎兒腦部駢衹體應該是完整的(附圖 1.),但是大腦皮質發育應該有問題,因為此時期可以看到的薛氏裂(sylvian fissure)及壁骨枕骨溝(parieto-occipital fissure)不清楚(附圖 2.)。

 

       3D 體積分析有一個最大的優點是連續切面(附圖3.4.5. ,類似電腦斷層的功能),要評估皮質發育需要連續切面比較客觀。胎兒腦部3D體積分析也有幾個限制,例如頭骨正下方的大腦半球因為頭骨的阻礙會不清楚(acoustic shadow),離頭骨較遠的大腦半球相對比較清楚,所以胎兒如果側躺左側在下面時,只能研究左大腦,除此之外,孕婦的肚皮厚度及胎兒羊水量都是影響超音波的變數,在這方面,MRI相對沒有這些限制,所以研究胎兒腦部,MRI有它的優勢,但是超音波的方便性,還是腦部篩檢的首選。

 

       昨天(孕婦懷孕23周又4天)我追蹤胎兒的腦部超音波,也收集了9個腦部體積,今天下午花了3個多小時研究這些體積資料,我也得到一些結論:

1. 腦室周圍沒有發現皮質異位的現象(periventricular area no heterotopia finding,附圖 6.7.)

2. 腦部駢衹體應該是完整的(附圖 8.)

3. 腦室內及周圍沒有發現有CMV 感染的影像(附圖 6.7.)

4. 腦部皮質此時應該有的溝沒有達標(附圖 9.10.11.12.)

5. 小腦及蚓部沒有異常發現(附圖 13.14.)

 

       3D體積分析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所以3D無法當篩檢工具,但是可以用來追蹤腦室過大的個案,我遇過腦室相對較大(11~13mm)的個案,出生以後情況很好,也有遇過腦室相對較小(9~10 mm),出生以後確有問題的個案,所以我認為腦室大小不是唯一的參考指標,應該還要包括大腦皮質及腦室周圍的評估,要分析這些需要MRI,3D超音波可以接近MRI的功能,這方面需要更多年輕醫師的投入,我相信只要很認真的去追蹤每一個案例(胎兒出生後10年),也許10年後,我們對胎兒腦部會有更深入的了解。

 

 

 

回目錄

 

 

 

 回 S 目錄

 

 

 

214-1

214-2

214-3

214-4

214-5

214-6

214-7

214-8

214-9

214-10

214-11

214-12

214-13

214-14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6
     胎兒四肢異常篩檢要靠 2D
      4D 篩檢是事倍功半

        2016. 5. 15.
          賴錫鉅

 

      兩年前在一次迎新送舊的餐會裡,有位年輕的婦產科學弟說他準備開業,他買一台可以做 4D 的超音波,只要孕婦來產檢,他第一個動作是看胎兒的臉 show 給媽媽看,當時我不敢說出我內心的想法,因為這是大環境的問題,診所不這樣做,病人會以為這家診所設備不夠先進,為了吸引患者上門只有如此,其實用 4D 來檢查是事倍功半,超音波公司為了賣機器 show 給大家看的宣傳照,就像化妝品公司找來美麗的模特兒拍攝很多照片,從中選出一張最合適的做為廣告用,有做 4D 的人都知道,看 4D 是費時又費力,常常影像不清楚,因為它是重組的表面畫面,看到奇怪的畫面也不能說有問題,沒看到異常也不能說沒問題,我贊成把它當成讓準爸媽感覺幸福的輔助工具,但是千萬不要把它當篩檢工具,否則會有糾紛產生 。(請參考第 32 及第 92 篇文章)

 

      胎兒四肢缺失(limb reduction defects)異常機率大約 1/ 1700

1. 男女寶寶比率大約是 2 : 1

2. 上肢異常:下肢異常是 2 : 1

3. 50% 會合併身體其他系統異常,例如心臟、生殖泌尿及中樞神經系統 。

4. 合併染色體異常機率 6%,例如trisomy 18 等等 。

5. 合併基因症候群 機率 23%

 

      要檢查胎兒四肢缺失異常只能透過 2D 做篩檢,連 2D 都無法100%,何況是用 4D,如果用 4D 來檢查四肢異常花費的時間是2D的10倍以上,目前我還沒有聽說用 4D 來篩檢四肢異常的國家 。

 

      超音波檢查是透過波前進過程遇到不同組織返回組成的影像,和照相原理是不同的,照相是看表面影像,大部分的人都把超音波當成照相,其實是錯誤的,照相有可能照到裡面的結構嗎?4D 超音波的影像其實是 2D 去重組而成,它是一部高科技的機器,但是要用在篩檢異常還是很危險,很多人對它有太多的期待,以為做了4D 就是沒事了,如果遇到四肢異常就要告醫療院所,常要索賠鉅額,好像四肢異常是幫她檢查的人造成的一樣,我覺得如果再這樣下去,沒有人敢幫孕婦做檢查,任何檢查都沒有 100% ,醫療檢查人員只要盡心盡力,我們社會要能接受這些不幸,由國家去幫助這些不幸的家屬,不是由醫療人員來承擔,因為這些不幸並不是醫師造成的 。

 

      目前我的診所只做胎兒高層次超音波及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我只有 2D 的服務(雖然我也買了 4D 的探頭),我每天都做得很累但是內心是快樂的,因為我可以理解現在父母的壓力,他們所處的環境是很難去承擔有問題的小孩的未來,想起在大學時期,有一次聽陳永興醫師的演講,他說自己雖然不是基督徒,但是當醫師這個職業,讓他感覺離上帝比較近 。

 

 

回目錄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

   3D/4D 超音波 - V

    旋轉X軸、Y軸、Z軸的口訣

      2015. 7. 23.

        賴錫鉅

 

     雖然每天在看超音波,只要一段時間沒有操作3D超音波,就會忘記旋轉X軸等功能,要再上手又要花一些時間,所以我想出一套口訣,沒事的時候就複習一下,需要用的時候馬上就上手。

     在脊柱裂的診斷上,3D超音波有它最大的價值 (參考第30篇文章),3D超音波是把你有興趣的部位掃描進資料庫,它是一個體積的概念,我們要去分析它的構造是否OK,是需要用傳統的2D切面,例如電腦斷層是很多個橫切面組合而成,它的原理是一樣的,如何去選擇你需要的橫切面是操做3D的精髓,不會一開始你的切面就是最標準的診斷切面,此時你需要透過旋轉X軸、Y軸、Z軸去達成你需要的切面,這時候常常被旋轉這些軸搞得昏頭轉向,越旋轉越迷失方向,所以我想出一套口訣來記憶。 

1.旋轉X軸: 轉頭。

2.旋轉Y軸: 搖頭。

3.旋轉Z軸: 點頭。

4.旋轉Par shift : 看旁邊。(類似手機的全景功能)(附圖 2.3.)

 

     3D超音波螢幕上一般的習慣:(附圖1. 2. 3.)

1. 左上方(A平面):矢狀切面(sagittal plane)。

2. 右上方(B平面) :橫切面(transverse plane)。

3. 左下方(C 平面):冠狀切面(coronal plane)。

4. 右下方(表面重組影像):提供給孕婦看的所謂4D影像。

 

     要操作旋轉功能之前,先選擇你要旋轉的平面是ABC中的那一個平面,其實C平面是A和B組合出來的結果,一般只要操作A和B平面即可,上述的口訣都是在操作A平面的XYZ軸產生的效果,如果你只是要旋轉你看到的影像,只需要在那個平面旋轉Z軸即可,在此再附上我的小小心得,在A平面旋轉X軸相當於在B平面旋轉Z軸(B平面原來的影像旋轉而已),在A平面旋轉Y軸相當於在C平面旋轉Z軸,講到這裡,大家可能都暈倒了,只有實際操作,你自然明白我在說什麼。

 

回目錄

 

 

 64-1

 

 64-2

64-3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2

    3D/4D超音波-IV   4D的迷思  2014.10.12.

        賴錫鉅

      目前的婦產科醫療院所,常常標榜用4D做檢查,其實4D在婦產科領域有被誇大的現象,以為要有4D才是先進的診所,為了在市場上生存,大家競相購買4D的儀器,而忽略了產檢真正的目的,大家所熟悉的拍胎兒寫真,其實整個過程只是在照胎兒的臉,只能用來診斷是否有兔唇,而兔唇的診斷只要2D就足夠了,也許有人會提出拍4D可以拉近媽媽與胎兒的親子關係,這點我也認同,但是很多準媽媽會以為花了錢拍了4D,就表示胎兒沒有問題,這一點就大錯特錯,4D即使看到四肢都有,也只能說四肢表面正常,裡面的骨頭是否正常不知道,所以用4D看四肢遠不如2D,4D拍了胎兒的臉就代表臉部都正常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原因出在4D的臉是電腦經由內插處理把影像填滿,所以看起來正常不代表一定正常,在拍4D時常會看到頭部好像缺一塊組織,其實它是正常的,只因為這部分電腦沒有處理到,所以看似不正常不能說不正常,看似正常也不能說一定正常,既然如此,又為何要做4D呢?理由是4D準媽媽和家屬看得懂,所以拍4D應該定位在快樂的角度,如果2D診斷胎兒有兔唇,可以用4D展示給媽媽看,讓媽媽比較能夠懂醫師說的是什麼。

      在臨床上3D的用途遠大於4D(參考第283031篇文章),只是大家都把時間用在4D上,我個人覺得很可惜,常規的檢查還是要用2D,原因是檢查比較快速且準確,就像電腦斷層的橫切面一樣可以看到內部結構,醫師要精通2D超音波,所以不管多少D,我認為只有一個D是決定性的關鍵,那就是Doctor的這個D才是最重要的。

      以下的4D影片提供給大家參考,純欣賞。

 

回目錄

 

回分類目錄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1

   3D/4D超音波-III 

      3D臨床價值-數肋骨  2014.10.6.

       賴錫鉅

 

      前陣子有位媽媽在網路上問我一個問題,她在台北一家知名診所照高層次超音波,醫師照完高層次超音波都沒有發現問題,本來是要快樂收工,因為前些日子有一則社會新聞,一位新生兒少了兩對肋骨和脊柱裂,出生不久就要開刀,醫師順便用3D或4D幫胎兒看肋骨,數一數只有11對,少了一對,醫師說應該沒問題就結束了,可是孕婦開始緊張了,跑了兩家教學醫院,一家說他們醫院沒有數肋骨的服務,一家很認真的照了很久也發現只有11對,其他沒有異常發現,告訴孕婦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孕婦還是很擔心,所以透過網路,問我怎麼辦,我的回答是只要胸腔夠大即可,第12對肋骨沒有什麼功能,整形外科會拿它來做耳朵給沒耳朵的小孩,因為它在22週時大部份是軟骨,而且又相對較小,常常會看不到,平常我不會去數肋骨,因為她問這個問題,我很認真的數了幾個cases,我發現常常只數到11對而已。但是如果用3D去研究肋骨,透過視窗拉成弧形配合脊椎的弧度,比較容易去數肋骨,特別強調是透過3D掃進整個上段脊椎入資料庫,再慢慢分析,4D是提供即時影像,無法精準的看到我們要分析的部位,所以4D在數肋骨的部份是不可靠的

      以下的影片是我用3D數肋骨的操作錄影,提供給大家做參考注意第1和第12對肋骨很小時需要旋轉畫面才能看清楚

      為了避免同業的困擾,數肋骨不是常規檢查,只能當研究用途。

    這是個人經驗,不代表一般醫療水準,也請勿做為訴訟依據,以免無謂困擾。

 

 

回目錄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 

   3D/4D超音波-II  3D的臨床價值

     脊柱裂的診斷   為什麼我不會隨便打都卜勒

          賴錫鉅    2014.10.5.   

      高層次超音波只需要用2D超音波即可完成,幾乎所有器官都可以用2D檢查,包括最困難的胎兒心臟超音波,所謂的彩色超音波是指顯示血流方向的功能,向著探頭一般用紅色來顯示,離開探頭用藍色來顯示,跟我們一般認知的彩色相片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彩色超音波是用來看心臟血管系統,而都卜勒(doppler)功能是用來測血液在血管內的流速,例如胎兒肺動脈流速如果超過100 cm/sec,就表示有肺動脈狹窄的可能,速度越快狹窄越嚴重,如果要檢查胎兒心臟,超音波必須具備彩色及都卜勒功能,3D和4D是不需要的。目前很多醫師很喜歡在門診讓孕婦聽胎兒的心跳聲音,其實是都卜勒的功能,只要打都卜勒到胎兒的任何一條血管包括心臟都有聲音,嚴格來說這個聲音不是傳統的心音,是沒有特別的診斷價值,其實用2D看到心臟在跳即可,在這裡我要特別說明一下,因為打都卜勒是有能量的,我個人不贊成對12週以下的胎兒打都卜肋,除非是為了診斷的必要,即使週數很大的胎兒我在常規的產檢也不會打都卜勒來取悅孕婦,除非我懷疑胎兒有血流的問題,參考我第29篇文章,我想把時間用在專業的檢查上。

      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裡動來動去,如果要很完整的檢查胎兒脊椎可能需借助於3D,因為3D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把脊椎掃進去資料庫,醫師可以利用移動和旋轉來一節一節看清楚是否有脊柱裂。

     

 以下有一段5分鐘影片可以用來說明如何操作:

      影片裡

1、左上方是縱切面(簡稱A平面)

2、右上方是橫切面(簡稱B平面)

3、左下方是冠狀切面(簡稱C平面),此平面是利用3D功能組合出來的,其資料來自於A和B平面,因為C平面和探頭是平行的。

4、 右下方是經由視窗去看C平面(檢稱D平面),因為有經過電腦內插處理,所以有立體感覺,在脊柱裂的診斷上此切面沒有參考價值

 

      操作心得如下:

1、移動A平面的參考點直到B平面看到對稱結構

2、把B平面參考點移動到對稱結構中間線上任何一點

3、再回到A平面旋轉X軸直到對稱結構成水平

4、此時的A平面就是標準矢狀切面(sagittal plane),B平面是正橫切面。

5、移動A平面的參考點左右來回即可檢查相對應的脊椎橫切面(B平面)

6、移動A平面的參考點上下來回即可檢查相對應的脊椎冠狀切面(C平面),向下可以很清楚看到一整排的椎體(vertebral body),向上可看到兩排平行的脊椎後弓(posterior lamina)

7、遇到脊椎彎曲處,可以旋轉Z軸讓脊椎呈現水平,以方便上述的操作

 

 為了不要造成同業的困擾以上的檢查並非常規檢查屬於研究用途

 這是個人經驗,不代表一般醫療水準,也請勿做為訴訟依據,以免無謂困擾

 

 回目錄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8 
      3D/4D超音波 - I     2014. 9. 7. 
         3D超音波的臨床用途

                             賴錫鉅 

      近年來準媽媽間最夯的話題不外乎是照3D/4D超音波,新開業的診所也競相標榜引進4D、彩色超音波,本週我就來談談3D超音波的應用。

      照超音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2D超音波,它是篩檢胎兒異常最主要的工具,一般檢查主要是用2D超音波來檢查胎兒,3D/4D超音波只用來輔助檢查但無法取代2D超音波,2D超音波是平面的超音波,它的檢查就像電腦斷層的橫切面一樣,只要把探頭放在要研究的器官上方,即可快速的得到探頭正下方的切面,如果探頭和器官長軸平行就是縱切,垂直就是橫切,醫師必須要熟練精通2D超音波檢查。

      什麼是3D超音波呢?3D是指把一連串2D超音波的平面影像組合成一個體積,就像一顆水果可以平行切成很多水果片,反過來很多平行水果片也可以組合成一顆水果,2D超音波探頭放在要研究的器官上,只能得到縱切面和橫切面(探頭要精準原地旋轉90度);但是3D探頭是把一連串鄰近的平面影像組合成一個體積,所以我們可以同時看到縱切面、橫切面、冠狀切面(冠狀切面是利用電腦組合而成)(參考圖1),當2D超音波探頭放在身體的正上方,我們只能做縱切和橫切,冠狀切面是切不到的,除非把探頭移到身體的側邊(參考圖2),所以3D超音波就是掃描一個體積的資料進去電腦,操作者可以利用這些資料,經由操作者需要的縱切面、橫切面、冠狀切面來研究他想研究的部位,這是3D超音波的精髓。

      目前我個人覺得3D可以應用在脊椎的檢查及顎裂的檢查,理由是在檢查脊椎時很難一節一節檢查,因為胎兒會動,檢查完上一節,下一節就移動位置,所以需要把脊椎分兩段掃進電腦(分上段和下段),利用移動矢狀切面的參考點,看橫切面參考點後方的脊柱弓(posterior lamina)是否裂開,可以移來移去,很像電動玩具,此時孕婦也可以起來一起觀察,不需躺在檢查台。(參考圖3)

      檢查兔唇只要2D就足夠了,用3D只是浪費時間,80%的兔唇會合併顎裂,發現兔唇再檢查顎裂用2D也行,但是沒有兔唇要檢查顎裂就是很大的學問(參考圖4和圖5: 圖中胎兒沒有兔唇,有顎裂),因為此時的顎裂只是影響到軟顎(soft palate),一般很難產前診斷,此時也許3D就派上用場(參考圖6至圖11),診斷單純顎裂有一個技巧是胎兒的舌頭會向上跑到鼻腔後方。 

               圖6至圖11是3D的操作心得分享 

     圖6 :原始3D一開始的切面

     圖7 :移動X平面的參考點選擇Y平面有明顯的對稱結構 

     圖8 :移動Y平面的參考點到明顯對稱結構的中間線上任何一點

     圖9 :再回X平面,旋轉X軸到發現胎兒臉呈矢狀切面,可以看到上顎骨 

     圖10-11 :此時移動X平面的參考點在上顎位置來回,看看相對應的橫切面和冠狀切面

      寫完這篇文章,很怕造成同業的困擾,再次強調2D才是最重要且基本的檢查,3D只是用來輔助檢查,無法當常規檢查。就像門診不可能擺一台電腦斷層在旁邊一樣的道理。
 
     這是個人經驗,不代表一般醫療水準,也請勿做為訴訟依據,以免無謂困擾
 
 
 
 
 
 
 
28-1
圖1 
 
 
28-2
圖2

 
 
28-3 
圖3
 
 
 
28-4
圖4
 
28-5
圖5
 
 
28-6
圖6
 
 
28-7
圖7
 
 
28-8
圖8
 
 
 
28-9
圖9
 
 
 
28-10
圖10
 
 
 
28-11
圖11
文章標籤

賴錫鉅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